1. 难度:中等 | |
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宋明时期
|
2. 难度:中等 | |
东晋南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的设置。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纷纷流徙,大部分渡淮南迁,南迁的移民往往是以原中原世家大族为核心形成的流民集团,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民,安置世家大姓,保持其原有显赫的郡望,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税不役的待遇。此举 A.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举 B. 使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阻碍了南方的民族融合 D.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3. 难度:中等 |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论”。他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唐宋之际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下列能够佐证内藤湖南观点的是 A. 分化事权和重文轻武策略 B. 商品经济取得空前发展 C. 程朱理学的出现及其发展 D. 国家由分裂到重新统一
|
4. 难度:中等 | |
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是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书于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 B. 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 C.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
5.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说道:“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至岸上,则无他技能,且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致其死命。”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林则徐并非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林则徐对英军的认识肤浅 C. 林则徐欺瞒皇帝,好战喜功 D. “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
6. 难度:困难 | |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民间纷纷组织政党,一时政党林立,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如国民党、社会党、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等。此现象说明 A. 中国政坛局面混乱 B. 民主政体有利于保障政治自由 C. 民主政治日益成熟 D. 各党派企图争夺中央的领导权
|
7. 难度:中等 | |||||||||
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 A.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农民的根本利益 C. 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D. 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
8. 难度:困难 | |
“以图证史”是近年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为“1952年8月7日太原百货公司部营业员的临别合影”,该照片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B. 我国纺织业的繁荣发展 C. 外交政策影晌日常生活 D. 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
9. 难度:中等 | |
伯利克里改革扩大了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将军是掌握兵权的实力人物,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伯利克里就是从公元前443年起到公元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将军而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体现了 A. 雅典民主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B. 制度设计有利于保障雅典的国防安全 C. 雅典精英治国与公民政治并存 D. 首席将军事实上取代公民大会的地位
|
10. 难度:中等 | |
卢梭是个文学大师,能激发人心中以往难以接触的思想情感,他的作品在法国的文化阶层中尤其是妇女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怜悯、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海的观念。在其影响下,妇女开始喜欢给自己的婴孩喂奶了,男人们也开始谈论细微的感情, 潸然泪下成为时行风尚。”可见作者是想说明卢梭的作品 A. 体现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B. 消弭了法国社会阶层间的隔阂 C. 引发了理性主义思潮 D. 宣扬了自由平等的观点
|
11. 难度:困难 | |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这样描述美国的困会:“当你进入华盛顿众议院的大厅时,你会为这个大会议厅里的粗俗举止感到震惊……他们大部分是乡村律师和商人,甚至是属于最下层阶级的人士……又隔几步,就是参议院大厅的大门……他们当中有善于雄辩的大律师、著名的将军、贤明的行政官和出色的政治活动家。”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A. 三权分立原则的优越性 B. 制约大众民主的必要性 C. 国会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D. 美国人民主权的广泛性
|
12.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1950年到1965年经济持续增长根本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B. 1965年到1975年经济增速下滑是长期进行军备竞赛导致 C. 1975年到1985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刺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1985年到1999年经济的稳定增长归功于知识经济的推动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曾设局铸钱。至洪武七年,卒因铜之不给,罢铸钱局而行钞。大明宝钞,以千文准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后因钞价下落,屡次鬻官物,或税收限定必纳宝钞以收钞。然终于不能维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钞。其时增设新税,或加重旧税的税额,专收钞而焚之。钞法即平之后,有些新税取消,税额复旧,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钞关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税渐次而普遍收银,银两就成为通用的货币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末叶西式银元开始流入,至19世纪下半叶,国际贸易畅通后,西方银元才大量涌入,并以其面值流通市面。由于西方银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较为一致,使用简便,且铸工精细,易于辨识与分合、携带或转移。这些正是银两的缺失。制钱则太琐细,一串千文,劣币、伪币夹杂其中,数目亦不等,结算费时费事,对渐趋频繁的交易已难因应,而纸钞又无全国性公正可靠的发行机构。因此外国银元很快受到国人欢迎,迅速扩散流通…… 洋钱的含银量只有9成,中国人却习惯用十足的白(纹)银换取外国贸易银,吃亏难免。由于列强在华势力不断增强,外商来华增多,外国银元也随之大量涌入,在沿海沿江港铺逐渐成为流通货币。外国银元既受欢迎,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国商人用外国银元付款等,遂使外国银元超过铸银价格,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国银元收购中国纹银,运出国外贩卖图利。 自19世纪下半叶。国内多民变,云南回变使该省铜产量锐减;而太平军与捻军又扰乱铜矿运销,使铜价飞涨,许多铸钱局因缺铜矿而减产或停铸,制钱可缺,即所谓“铜贵钱荒”。当朝野苦无对策解救钱荒时,两广总督张之洞适时于1887年奏准购置机器试铸银元……其时列强都已改采金本位,国际银价大幅下跌,白银既丰且廉,过去饱受缺银之苦的各省,也开始大量铸造银元,结果造成银币取代纹银的现象。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货币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银币通行的原因以及影响。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曾经在四个层面上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政治层面——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经济层面——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 社会层面——劳动与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 文化层面——宗教的衰落以及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 ——摘编自(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年)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定户籍新法,把人口按年龄区分为黄(3岁以下。)、小(3-10岁)、中(10-17岁)、丁(18-60岁) 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納租粟三石、绸绢二丈、绵三两。清查户口不实作为一个尖锐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籍,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或貌定、团貌),对户主的手实(申报)加以核对。大索貌阅为的是把隐漏户口检括出来,还要把“诈老诈小”者清查出来,把大功以下(堂兄弟以下)从户籍中分离出来,使大户分析为小户,增加服役的承担对象。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荫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颖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样”,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藉,强制荫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隋朝的户籍制度改革。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6月3日,中途岛海战开始。日军首先攻击阿留申群岛,但没能诱出美军舰队北上。4日凌展,负责进攻中途岛的第一机动编队正式发起进攻,但美军早有准备,已经升空的飞机迎击日机,使日军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编队指挥官急令第二波攻击机改装炸弹,准备再次攻击中途岛。美军舰队见机突然出击,日方舰队失去空防,无力还手,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都被炸沉。除此之外,日本还损失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和数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而美军只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扭转了珍珠港事件后军事实力上的劣势。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之后日军逐渐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美军逐渐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2年8月7日,美军乘胜反击,进攻日本威胁美、澳交通线的最前沿——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美、英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没有向太平洋地区抽调更多的兵力,因此瓜岛争夺战持续了半年之久。美军占领瓜岛后,完全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途岛海战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场日本战败的原因。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嵩焘(1818—1891年),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20世纪70年代筹议兴办洋务方略,认为单纯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末技”,不能富国强兵,只有由器而学政教才是出路。1876年,赴英国任公使,周咨详访,博览群书,把“巴夫子”(柏拉图)、“亚夫子”(亚里士多德)与“孔夫子”“孟夫子”相提并论;推崇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考究西方民主政体,研究英国议会政治,认为英国的两党议会政治,高过了中国的三代之政,英国国政“公之于民”,与秦以来的中国国政正好相反,此英国立国之本也;秦汉以来中国有教化,称周边为“夷狄”,现在西洋称自己为文明的,称中国为半文明的“夷狄”。1877年,上奏清廷建议设领事馆以护民,翌年清廷即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郭嵩焘把使英途中见闻逐日详记,辑为一书,名为《使西纪程》,私赞西洋政教修明,认为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书呈总理衙门,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要求将其撤职查办。1879年他黯然回国。 ——摘编自章开沅《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郭嵩焘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