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改朝换代,统治者往往借用阴阳五行学说论证自身所立国家的得当。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汉武帝以为汉代秦,得土德,而汉光武帝刘秀则否认秦的正统性,认为周木汉火,尚红。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 德治思想 B. 天命思想 C. 君权神授 D. 相生相克
|
2. 难度:中等 | |
《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 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 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 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
3. 难度:简单 | |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 ) 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
|
4. 难度:困难 | |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 三教合一的趋势 B.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天理人欲观对立 D. 佛学诗词的兴盛
|
5. 难度:简单 |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
6. 难度:中等 | |
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 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C. 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
7. 难度:中等 | |
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D. 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
8. 难度:中等 | |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 政府厉行抑商 B. 徽商追求虚荣 C. 徽商弃商从政 D. 徽商寻求政治庇护
|
9. 难度:困难 | |
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A. 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 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 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
1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A. 罗马法的精华在于其思想和原则 B. 罗马的法律制度稳固了帝国统治 C. 罗马的法律制度无力解决社会纠纷 D. 理性是罗马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
|
11. 难度:困难 | |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12.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说:“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德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达到目的。”这里所说的“这种变革”是指 A. 西欧的宗教改革 B. 1832年议会改革 C. 英国的工业革命 D. 欧洲的启蒙运动
|
13. 难度:简单 | |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 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 B.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
14. 难度:中等 | |
“(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B. 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C.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D.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
15. 难度:中等 | |
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禀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 B. 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 C. 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16. 难度:中等 | |
1917年6月10日,美国《纽约时报》上一篇文章写道:“旧制度的闸门已经关闭,军阀横行已成潮流。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军阀混战不断,社会陷入了以军事力量对抗宪政运动的落后与蒙昧之中。”对这段评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B. 清朝的覆亡削弱了中央集权 C. 中国社会实际上排斥近代宪政 D. 该文章没有涉及军阀混战的本质原因
|
17. 难度:中等 | |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 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 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
18. 难度:简单 | |
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 A. 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 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 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 D. 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
|
19. 难度:中等 |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某部队曾向中央发出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C. 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D.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20. 难度:中等 | |
西方学者指出,“许多人认为,如果民族国家的发展为欧洲带来如此多的灾难,或许放弃发展民族国家,实行欧洲统一对欧洲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此外,战争带来的破坏如此之大,许多欧洲人认为只有在合作、不竞争的氛围中,欧洲才可能会复苏。”对以上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否定民族国家在欧洲历史中的作用 B. 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发展趋势 C. 促成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 D. 主张以国家干预经济取代自由竞争
|
21. 难度:中等 | |
1984年,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有助于缓解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 B. 有利于解决国营企业的雇工问题 C. 肯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 D. 标志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
22. 难度:简单 | |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
23. 难度:简单 | |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
24. 难度:简单 | |
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并且是新货币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举措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完善了国际货币体系 B.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地位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
25. 难度:中等 | |
英国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村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消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义者巴本认为:“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物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律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税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极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光谱,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英镑。……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 ——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图: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图进行探讨。(说明: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2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各级官吏更是利用这一点滥用律令陷害人民以谋取私利。于是后周皇帝命御史和杂事张堤等对五代相沿之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周世宗下诏颁行天下,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照法律行事,限制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规定各级官吏必须按时审理刑狱,不得故意拖延稽留等,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的法律《宋刑统》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制定《大周刑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周刑统》作简要评价。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赫鲁晓夫时期越南并没有引起苏联的格外关注,这引起了期望尽可能获取外援的越南劳动党领导人的不满。他们在同中国领导人谈话时指责苏联人“出卖他们,拿他们同美国做交易”。……1965年2月,柯西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访问越南,在双方联合声明中,苏方表示“不会对保障越南的安全漠然视之,将给越南必要的援助和支持”。4月10日—17日,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访苏,双方在公报中除强调继续给越南必要的援助外,还指出“苏联在必要时,在越南请求下,将同意苏联公民去越南参加战斗”。从1965年到1973年,苏联除给予越南外交支持、经济和军事援助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美越谈判的“潜在调解人”和“邮递员”的作用。 ——摘编自《苏联对越南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对越南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
29.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以商贾豪张兼并无厌,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多达200万口。天汉二年(前99)以后,南阳、楚、齐、燕、赵之间,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汉武帝派“直指绣衣使者”分区镇压,但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难以平息。严峻的社会形势使汉武帝感到不改变现行政策,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征和四年(前89),武帝下诏(轮台诏书)追悔往事,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以后要停止用兵,务在禁苛暴,止擅斌,力本农,只求不乏武备而已。随后,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意在“思富养民”,任赵过为搜粟都蔚,命他推行代田法,改革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轮台罪已诏”及其附带政策的出笼,使农民暴动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使一度动摇的西汉统治重又稳定下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轮台罪已诏,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解决现实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