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积极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
2. 难度:中等 | |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
3. 难度:中等 |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A. 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 B. 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 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D. 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
|
4. 难度:简单 | |
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 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荣 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
|
5. 难度:困难 | |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
6. 难度:中等 | |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 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
|
7. 难度:中等 | |
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
8. 难度:中等 | |
“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
9. 难度:中等 | |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
10. 难度:简单 | |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 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 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 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11. 难度:简单 | |
“在肯定人的显示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段话可能是在评述 A.古希腊的哲学著作 B.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 C.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 D.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作
|
12. 难度:简单 | |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 A. 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B.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 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
|
13. 难度:简单 | |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 天赋人权 D. 主权在民
|
14. 难度:简单 | |
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在此,阿伦·布洛克 A. 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 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众多领域 C. 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 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15. 难度:简单 | |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 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 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 精准的预测性 D. 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
1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傩戏 D.风俗画和文人画
|
17. 难度:简单 | |
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作,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A. 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 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
18. 难度:简单 | |
奥地利的大学教授、波兰裔的社会学家龚普洛维奇于1875年出版《种族和国家》一书认为世界上在宗教、思想原则名义下进行的各种社会斗争,实质上就是种族斗争。这一思想明显受到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D.进化理论的影响
|
19. 难度:中等 | |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A. 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B. 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 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D. 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
20. 难度:简单 | |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 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 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
21. 难度:中等 | |
《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以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 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 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 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D. 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
22. 难度:中等 |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 维新改良 B. 中体西用 C. 民主共和 D. 实业救国
|
23.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A. 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 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 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 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
24. 难度:中等 |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 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 B. 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 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 D. 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
|
2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
26. 难度:简单 | |
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27. 难度:中等 |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某些人说:“必须把所谓‘山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混乱思想连根铲除,因为近代的一切大运动都必须是城市领导农村。”此言论针对的是 A. 城市中心论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28.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
29. 难度:中等 | |
《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
30. 难度:中等 |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 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 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
31. 难度:中等 | |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 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
32. 难度:困难 | |
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 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 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 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33. 难度:困难 | |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 A.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 《苹果车》 C. 《大卫·科波菲尔》 D. 《老人与海》
|
34. 难度:简单 | |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 A. 科技的迅速发展 B. 人口素质的提高 C. 心灵的迷茫和痛苦 D. 经济的迅速发展
|
3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反对以俑殉葬,因为俑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些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思想中体现材料一观点的内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鲜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白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并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综合材料一、二,谈谈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