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 难度:中等 | |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另起炉灶”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一组反映新中国外交的图片,其中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 A. B. C. D.
|
4. 难度:简单 | |
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开展多边外交 D.改善中美关系
|
5.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 D. 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
6. 难度:中等 | |
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 过去的外交应彻底否定 B.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7. 难度:困难 | |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一大片”
|
8. 难度:中等 | |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国政府倡导的“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场合是 A.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 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谈判 C. 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D. 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
9. 难度:简单 | |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 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 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 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
10. 难度:中等 |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 “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
11. 难度:中等 | |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 A. 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B. 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C. 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D. 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
|
12. 难度:中等 | |
1955年万隆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万隆会议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 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 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集》第3集 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 (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