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红楼梦》中记载:"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种祭祀和家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 A. 增强对祖先的崇拜和迷信 B. 强化家族的凝聚力 C. 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 D. 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
2. 难度:中等 | |
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袞”。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 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 B. 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 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 D. 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
|
3. 难度:简单 | |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A. 宋朝监察地方官 B. 明朝巡查地方政令贯彻情况 C. 汉朝巡行监督郡国 D. 唐朝巡视检查地方法纪
|
4. 难度:中等 |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体现了皇帝决策时权力意志
|
5. 难度:简单 | |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
6. 难度:中等 | |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A. 提升司空地位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抑制丞相职权 D. 完善行政机构
|
7. 难度:中等 | |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就中国古代某制度评论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指 A. 世卿世禄制度 B. 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度
|
8. 难度:中等 |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D.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
9. 难度:中等 | |
雍正帝即位后,严令各省在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并认真落实。这一举措 A. 使军机处最终取代了南书房 B. 打击了贪腐,整顿了吏治 C. 有效加强了对中央官吏的管控 D. 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危机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清朝的君主以“勤政”著称。如康熙帝感慨道“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行……未敢少懈,自朝至于日昃,坐卧起居,曾无片晷余闲。”联系对比同时期的西方,对清朝君主“勤政”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顺应了强化君权的历史趋势 B. 与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极为相似 C. 阻碍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启动 D.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
|
11. 难度:中等 | |
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表明当时 A. 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 B. 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 C. 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
12. 难度:中等 | |
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述规定有利于 A. 稳固帝国的统治 B. 保护奴隶利益 C. 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 区别公民与非公民
|
13. 难度:困难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 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 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
14. 难度:中等 | |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 A. 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 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
15. 难度:中等 | |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1845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 A. 根源在于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B. 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质量粗糙 C. 协定关税后英网商品价格低廉 D.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16. 难度:中等 | |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17. 难度:简单 | |
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 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
18.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A. 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了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特权 B. 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 这场战争导致台湾被割占 D. 该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
19. 难度:中等 |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
20. 难度:中等 |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描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迅猛 D. 揭示了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
21. 难度:困难 |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下列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
2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 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 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
23. 难度:简单 | |
源于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马克思及其学说便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这半年多来,马克思著作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研究、推崇马克思学说的社会活动正在升温。这一现象说明(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只有马克思及其学说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
24. 难度:困难 | |
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最终演变为一场革命事件。这一事件使俄国 A.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C. 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D.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25. 难度:中等 | |
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这次尝试是指 A. 第一国际 B. 五四运动 C. 十月革命 D. 巴黎公社
|
26. 难度:简单 | |
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27. 难度:中等 | |
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抗日战争
|
28.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阅读和利用了以下文章或书籍:(1)《五四旋风》(2)井冈山道路的探索》(3)《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4)《从延安到北平》据此推断,该同学的研究性课题最有可能是 A. 《抗日战争》 B. 《人民解放战争》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D. 《伟大的战略转移》
|
29. 难度:中等 | |
作家魏巍曾写道:“□□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A.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 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 粉碎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 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
30. 难度:中等 | |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宣言中“抗战”的积极作用是 A. 中国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迅速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31. 难度:中等 | |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32. 难度:中等 | |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经典的代表,1949年毛泽东称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周刊的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 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 观察下图 材料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在材料五中,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34. 难度:中等 | |
分权限权思想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凡雅典公民都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城邦的公职者,如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但公职不是终身制,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如其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摘编自蒋云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在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四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权利有了双重保障。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4)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材料四“人民权利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5)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概括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
35.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了那些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实质。并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