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辽源市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A. 引忍退让,以和为贵

B.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C. 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 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战国时法家曾经有一个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而不争也。”这一比喻实质是主张

A. 严刑峻法

B. 保护物权

C. 奖励军功

D. 舍利取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任贤选能,他们的共同出发点是

A.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B. 为统治者完善统治出谋划策

C.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D. 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以儒家思想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这对中国思想界的最深远影响是

A. 便于加强中央集权

B. 维护了古代思想统一

C. 形成了三教合流、共同发展的格局

D.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西汉之后,大臣上书皇帝,多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我卑下、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 “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C. “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D. “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礼记》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②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③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④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传入中国后的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 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C. 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D. 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 老子的“无为而治”

B. 荀子的“天行有常”

C.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D. 朱熹的“格物致知”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贵州有一种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八不归家”不是指初八不回家,“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做人根本的“八端”就无颜回家。材料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的政治化

B. 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C. 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古代思想家唐甄大胆指责专制君主和官员,视其为盗贼。同时他又大谈为君之道节俭、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等。这反映了唐甄

A. 跳出了传统儒家的窠臼

B. 具有“君主立宪”的思想的萌芽

C. “经世致用”思想的进步

D. 缺乏反封建的建构蓝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安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的主张

B.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C. 陆王心学的思想

D.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C.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这种差异

A. 由地理环境决定

B. 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 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D. 由社会性质决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近代欧洲某思想家认为君主应该:维护社会的安宁;富足的经济实力;亲民,不骄傲轻慢;不随便发动战争;富有政治智慧;能够解决贫困问题。该思想家

A. 推崇君主立宪

B. 宣扬人文主义

C. 反对君权神授

D. 提倡主权在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宗教改革时期“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A. 创立新教教派

B. 宣扬因行称义

C. 否定教皇的权威

D. 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与同时期法国相比,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环境的差异

B. 国际地位的差异

C. 经济水平的差异

D. 政治制度的差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 欧洲宗教改革

B. 法国启蒙运动

C.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D. 英国光荣革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产生于宋代,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市民阶层兴起

C. 政治上重文轻武

D. 理学思想兴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推断,“和”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

A. 下棋出现和局

B. 音律和谐

C. 战争休止

D. 人际关系和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B.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C.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D.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近代世界史上,有一成就“虽然是平民出身,但骨子里却继承着经典体系的优雅气质,它的光芒稍经发掘后便立即照亮了整个时代”。这一成就是

A. 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B. 促进人类进入万家灯火时代

C. 创立实验科学

D. 推动新经济的诞生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的各种近代化方案,有人把其分别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洋务运动时期倡导“中体西用”;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蔡元培此举意在

A. 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 平衡中西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C. 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D. 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1917年)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主要任务是

A. 实现民族主义

B. 实现民权主义

C. 实现民生主义

D. 颁布《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从地主阶级的“中体西用”到资产阶级的“托古改制”、“三民主义”再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西学涌入导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B. 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C. 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就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过:“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 北伐战争遵义会议一届人大

B.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三大战役

C.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D. 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列宁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邓小平也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A. 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样性

B. 都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必要加以改革

C. 都体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结合

D. 都肯定了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毛泽东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毛泽东的主张是

A.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C. 在文学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D.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 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B. 情节怪诞离奇

C. 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 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群分”   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材料二   “群学”  《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

材料三   “群众”  “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材料四   “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荀子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1919-1925年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历史事件有哪些?

(4)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源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4)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拯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8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深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吗,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材料四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420日)

(1)材料一中孙中山以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具体事例。

(3)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主张及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