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贵族根据所封疆域的大小,将年收人的一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以贡赋的形式上交给周天子。材料表明当时 A. 土地收益权被分割 B. 封建租佃关系开始形成 C. 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D. 土地私有观念得以深化
|
2. 难度:困难 | |
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这一思想 A. 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 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 C. 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
3. 难度:中等 | |
关于武则天的用人,其当时的政治反对派陈子昂评价说:“所荐必行,所举则试,以至当代谓知人之明。”后晋刘煦所撰《旧唐书》评说“善言慰仁杰之心,听忠言而诛酷吏。”宋代朱熹评价她说:“任用酷吏,屠害宗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多元叙述历史带来思维混乱 B. 反对派的历史评价是虚构的 C. 思想不同导致历史评价不同 D. 久远的评价更接近事实真相
|
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A. 权力稳固 B. 机构健全 C. 保密性强 D. 精干高效
|
5. 难度:中等 | |
洪秀全说:“上帝划分世上各国,以海洋为界,犹如父亲分家产于儿辈。各人当尊重父亲之遗嘱而各自保管其所得之产业。奈何满洲人以暴力侵入中国而强夺其兄弟之产耶?”材料意在说明洪秀全 A. 较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世界局势 B. 已摆脱中国传统尊华贱夷观念 C. 借助宗教思想反对清王朝统治 D. 斗争矛头指向了中外反动势力
|
6.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表(单位:亿元)。据表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A.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B.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C. 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D.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
7. 难度:困难 | |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年8月26日,海关总税务司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27日孔祥熙回电,“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由此可见 A.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 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 D.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8.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 使报刊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C. 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 D. 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
|
9. 难度:中等 | |
古雅典法律规定:陶片放逐投票当日,阿哥拉中央用木板围出一个个圆形场地,并留出10个入口,与雅典的10个部落相对应,投票者在陶罐碎片较为平坦处,刻上他认为应该被放逐者的名字,投入本部落的投票箱。材料说明古雅典 A. 公民可以直接表决政治事件 B. 法律维护了雅典所有人的权利 C. 部落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 处于部落社会而尚未形成国家
|
10. 难度:简单 | |
1873年,德意志帝国政府规定马克为唯一的支付货币,取消各邦货币发行权。并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令,规定接受教育为公民的基本义务。1879年起,实施关税保护政策,提高进口税率。这些措施 A. 加速了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 意识到自由放任政策的缺陷 C. 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D. 强化政府职能制约民主改革
|
11. 难度:中等 | |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B.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C.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D.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12. 难度:困难 | |
二战后,“人”在美国某一流派作品中,就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他也不是话语的主体,人物仅仅成为“角色”(而不是主角),他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该流派作品的特点是 A. 重新理解自我 B. 强调表现理性 C. 再现社会风貌 D. 挖掘人类情感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 ——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15. 难度:简单 | |
【历史一选修1:历更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8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天津、上海三市和辽宁省全部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步试点并推广。1978年,《宪法》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市管县体制进行了明确规定。20世纪80年代初,“市管县”体制在中国全面兴起。1983年《关于地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以及1986年《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具条件的报告》这两个中央重要文件的相继发布,将“市管县”从提出一直到明确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时的设市条件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一个市领导多少县,要从实际出发,主要应根据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大小决定,要求各地认真总结经验,合理规划布局”。 ——贾红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层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市管县”行政改革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管县”行政改革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英法联军计划在索姆河及其支流昂克尔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击溃法国北部德军。德军在该地区构筑有三道阵地,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守军是F.von 贝洛将军指挥的德第2集团军13个师(后增至67个师),防御纵深7--8公里。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照将军指挥)、3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此役,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德军损失53.8万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西线暂时转入战略防御。此役表明,进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占优势,但若逐次投入兵力,仍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索姆河战役的结局,并分析其对二战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71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以分界为最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曾纪泽使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甚至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 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已,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在我”。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即当时所谓的邦交或结盟虽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中国不能因此就有恃无恐,倚赖其他国家,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藩、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在外交上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外交主张的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