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2. 难度:中等 | |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
3. 难度:中等 | |
建国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主要领导架构中,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3位副主席、2位副总理的职位;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构成中,中共与非中共委员的比例达29:27。这说明 A.中共践行了建国前的民主构想 B.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得以贯彻执行 C.中共开始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 D.新中国政治体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
4. 难度:中等 | |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
5. 难度:中等 |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人文献”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6.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该图所示会议 A.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和国歌 B.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问纲领》 D.最早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7. 难度:中等 | |
1954年确立并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8. 难度:中等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1年来,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一制度 A.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决定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属于代议制,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9. 难度:中等 | |
2017年8月7日“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会召开。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纪念 ①开创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②促进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执行民族平等政策最突出的表现是 A.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B.重视民族间的团结和互帮互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 (2)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
12.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 “一律平等”,“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