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963年3月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1963年12月

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

1964年4月

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

1964年10月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飞行了33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航天舞台上的地位。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科技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神舟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说:科学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为我国夺得了这项理论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是指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大跃进期间水稻亩产超过万斤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合作任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广东《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研制出转基因农作物品种

C.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研制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78年,经过五年攻关,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这说明我国

A.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B.科研水平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C.开始在尖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实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古代中国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做出了卓越贡献

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新中成立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  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中。

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个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  中国政府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做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指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中国成为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神舟一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错失后两次重大机遇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