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田庄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保留君主制

C. 工商皆本    D.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清末新政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表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国家

铁路

建筑年代

里程(千米)

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中东铁路

1898—1903年

1721

189.3

胶济铁路

1899—1904年

446

15

滇越铁路

1903—1909年

464

32

南满铁路

1899—1903年

1105

49

广九铁路(英段)

1907年

36

6.7

 

合计

 

3372

292

 

 

①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②列强抢夺铁路修筑权以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③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

④俄国和日本投资额最大说明两国在华势力最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③照搬西方体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马啸原引用恩格斯的话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历史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分封制的瓦解

D. 万民法的实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    )

A.对外殖民掠夺         B.古罗马的法制

C.文艺复兴           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 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 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C. 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D.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下面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A. 0

B. 1

C. 2

D. 3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②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

③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反省

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 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 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 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 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D. 70年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混合经济”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 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③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谈到某一作品时说,他从中“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指

A. 《巴黎圣母院》

B. 《西风颂》

C. 《人间喜剧》

D. 《安娜·卡列尼娜》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 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 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 “光荣革命”的胜利

B. 议会改革的实行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内阁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 生而平等    B. 天赋人权

C. 信仰自由    D. 独立自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一篇瞻望20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就曾谈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也就是在测量数据的小数点后面添加几位有效数字而已。对此言论率先进行挑战的科学成就是

A. 经典力学体系

B. 电磁感应现象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 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A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缓和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 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 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 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说: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传统语言结构完全遵循牛顿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倒叙部分都有清楚的交代。而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遵循的是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牛顿时间完全被打成碎片,按心理活动予以重新组合。其中体现意识流派的语言结构的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 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 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 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为了避免“全球范围的崩溃”,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