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九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周初广建诸侯国

A. 扩大了王畿区域    B. 推动了文化交流

C. 削弱了周王权威    D. 解决了内部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 世纪 90 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 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 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 家国同构

C. 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D. 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天子喜好,收藏玉玺

C.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司马光在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对部分已经无法以确凿材料予以证实的事件,便以常理来推断其真伪虚实。这说明

A. 历史叙述带有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B. 史料是构建历史认识的唯一要素

C. 历史叙述无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二、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 “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 “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无损于英国的利益,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以下“协议”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的有

①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②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

①“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 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

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于1940年发表社论,“军民合作是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华北广大土地,简直无分前线与后方。”该社论评论的是

A. 百团大战

B. 远征缅甸

C. 太原会战

D. 武汉会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学者方之光指出,洪秀全“虽犯了这样那样的甚至严重的错误”/‘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洪秀全

A. 制定了反映农民要求平等的纲领

B. 大力借助西方宗教思想

C. 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D. 将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今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下列对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A.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B. 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C.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

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

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A. 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

B. 1894创立兴中会时

C. 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

D. 1911年武昌起义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 国民革命的推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 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没有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 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D. 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民谣具有时代特点。下图民谣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民众

A. 支持国民大革命

B. 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拥护解放区的土地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渐成熟,其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④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下列关于一届人大认识正确的是

①背景是“三大改造”的深入开展

②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初步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10月成立中央人民临时政府;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随后成立正式的中央人民政府,并选出第一届国家领导人。从宪政实践的角度,这体现了

A. 新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B. 新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民意

C. 实践过程的程序正义    D. 建立过程的完善合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四、null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法律规定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周恩来总理在出席某次会议上说“我们不想垄断为亚洲国家讲话的权利。但是,在讨论 面临亚洲的迫切问题时,不应忽视亚洲各国人民的愿望。”下列表述与该会议相符合的有

①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与会各国的支持

③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④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初期

C. 70年代初期

D. 80年代末期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但此后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主要是为了   

A.践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B.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

C.顺应国际多极化趋势              D.保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土质薄而硬,山地多,开垦难,但易发现金属,铁器使用早于其他 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氏族成员个体经济实力较强,他们对氏族群体的维系力量大大削弱, 所以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往往能够取胜。其意在表明

A.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B. 希腊地理环境只能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形成的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梭伦立法有一特别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 剥夺选举权。”这表明

A. 公民政治权利受到严格限制    B. 雅典民主形式上具有强制性

C. 雅典严格限制公民数量    D. 雅典社会党派和阶级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罗马法早期具有狭隘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严重僵化等缺点,随后罗马法逐渐摆脱了狭隘、形式主义和严峻的性质。这种转变发生在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6世纪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 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 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 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 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 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突出依法行政     B.对君权的制约

C.强调主权在民     D.对权力的监控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英国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改变了下议院由贵族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这说明1832年改革

A. 解决了不同集团权益之争

B. 强化了议会至上理念

C. 推动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 扩大了下院选民基础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独立之初的美国确立起来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 联邦制    B. 邦联制

C. 共和制    D. 君主制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华盛顿认识到独立之初的美国因体制的弊端面临严峻的形势

B. 华盛顿主张效仿英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国家事务

C. 华盛顿主张赋予管理者以绝对的权力管理国家事务

D. 华盛顿主张建立君主制国家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利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表明两国

A. 中央政府的权力过大

B. 两国彻底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 美国的制度比中国的先进

D. 两国政府均在设法厘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场帝始豆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并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1787    年《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 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 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 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 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 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 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 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联邦制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1787 年《美国宪法》体现哪些原则?

(2)据材料二,概括布什的主要观点。结合《1787 年宪法》分析其观点。简述 1787 年美国 宪法的历史地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