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秦和几个同时代的诸侯国中,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材料反映出( ) A. 周代宗法制日益瓦解 B. 君主专制已基本确立 C. 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 D. 国家分裂趋势不断加强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
3.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指出,“历史上,好多地方政府、地方官没有任何自主权,没有任何地方的银子……发达地区往往在分裂的时候能得到有力发展。”这说明( ) A. 中央集权不利于社会发展 B. 分裂比统一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C. 过度集权会带来消极影响 D. 中央与地方分权是必由之路
|
4. 难度:简单 | |
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这些规定 A. 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 B.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C. 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 D. 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
|
5. 难度:困难 | |
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等人于1936年在广西百色等12县选择了78家农户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是:78家的农作物收入平均每家为147元,而手工业收入平均每家为3.5元。这主要反映了 A. 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很不平衡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极小 C. 农户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D. 广大农民固守土地、手工业落后
|
6. 难度:中等 | |
历史图片能较好地展示历史事实。下图描述的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反帝反封,彻底革命 B. 反对侵略,珍爱和平 C. 国共合作,消除宿怨 D. 中日和解,面向未来
|
7. 难度:中等 | |
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的相关协定规定,苏联负责完成各项设计工作和设备供应,并在中国施工过程中给予技术援助。中苏共签订了156个苏联援助中国的建设项目,如株洲硬质合金厂就是当时世界上四大合金生产工厂之一,武汉重型机床厂是亚洲最大的同类工厂。据此可知,新中国 A. 迫切需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成为苏联的重要工业投资国 D. 具有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
8. 难度:简单 | |
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4年2月,民政部发布相关法规,对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任务及具体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表明 A. 基层民主逐渐制度化 B. 民主建设成为农村工作中心 C. 国家治理走向法制化 D. 民政部负责管理村民自治
|
9. 难度:中等 | |
“对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民法尤胜于刑法’的法律形式一直都很重要。”这表明 A. 罗马法保障每个罗马人的利益 B. 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 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D. 民法的社会重要性比刑法大
|
10. 难度:中等 | |
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本是一次宫廷政变,却一直被史学家定性为一次“革命”。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政变( ) A. 结束了英国君主的统治权力 B. 最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根本改变了英国的社会性质 D. 使国家权力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
1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和罗斯福都在固守本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情况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两次改革的根本共同点是 A. 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 B. 都努力改善民众生活水平 C. 都为了巩固现有政治制度 D. 都使经济出现了较大转机
|
12. 难度:中等 | |
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己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A. 诞生的偶然与必然 B. 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C.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始终强调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忽视教育与生产力的密切关系。学校教育就只是为统治阶级培养、选拔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工具。在西方古代社会,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干涉不同,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学校行政管理方面逐渐呈现多元化和自由化局面,整个时代或社会的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就可能从政治中分离出来,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而很好地与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为推动社会的前进服务。中国的学校教育始终把“明人伦”的道德教育放在核心地位,而其他教育都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可有可无。西方比较重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因而学校的课程设置既有人文科学知识,又有自然科学知识;既有体育,又有美育。 ——摘编自李小利《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材料二1850年,蒸汽机的普及和“铁路大狂热”,标志着英国进入工业革命真正大飞跃的时代。迅速的都市化,更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以及机械化代替手工劳动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出更高的新要求,英国教育体制必然要向国家干预以及法定的全国性教育体制转变。从此,政府进入英国教育领域。国家通过税收和拨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学校教育。1870年初等教育议案声称有150万6—12岁的孩子获得政府提供资金的学校教育,但这只是工人阶级子女的2/5。到了1880年,小学义务教育的实施,才改变了民众教育“欠缺”的状况。坎特伯雷附近的一个村庄,5—14岁儿童的上学率从1851年男孩的33%和女孩的42%,增长到1881年的73%和80%。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古代教育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教育对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摘自一节教学课例中的思维导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思维导图的一条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要求:所提不足之处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史实)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嬴。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根据材料,指出曹操屯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屯田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中欧和东欧的革命,导致了革命对西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却没有激起类似的动乱。革命并没有震撼欧洲大陆,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更大的物质损失和政治混乱……平民经常遭到来自空中的轰炸,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乱,许多人还因逃难、做苦力或被监禁而不得不离开家园。被打死的平民达1000万,其中600万为犹太人,被打死的士兵则有1500多万。这一伤亡数字大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数字的两倍,所蒙受的物质损失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物质损失的13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与一战相比,二战在影响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刘铭传)任职之时……移台南之政厅于台北,以为省会。划一民地番界,招抚内山之番人开垦荒地。设学校,以致番童。尝抱“德以怀之,威以畏之”之义临番人。此外如军备之整顿,交通之扩张,农工商业之奖励,调查土地,改良地租,无不次第举行,是为台湾进化时代。 ——摘编自袁克吾《台湾》 材料二我认为,任何历史人物在后世看来均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而当论及某些人物突出的历史贡献和功业时,可以不必不论前提、不分场合,人人均加上一个不足的尾巴。……对历史人物虽然要作全面的历史的评价,但应从大节着眼以论功过。如刘铭传曾有镇压太平军、捻军的罪过,但他也有抗法保台、开发台湾的重大民族功绩。我们固然可以全面论述刘铭传的功过,但当论其开发台湾时,似乎不必在整个论述后面,“但书”其另一面。 ——摘编自来新夏《刘铭传与台湾开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刘铭传为开发建设台湾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以材料一、二对刘铭传的评价说明这一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