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

A.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时,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19世纪40~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文明世界”的反应是

①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洪仁开著述《资政新篇》

③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④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平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得把机捩(lie,即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

A.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 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

D.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人专制政权

B.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强调排满革命,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D.主张反清复明,恢复汉人一统江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

A.李贽            B.林则徐

C.张之洞          D.梁启超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 万物皆备于我

B.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 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了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 CC.TV。可见微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 取代了传统的传播媒体

C.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采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上述言论主要是在论述

A. 中国人缺少发明和创造力

B. 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 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 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一些网友在盘点2010年娱乐圈“雷”人“雷”事时,挑出新版电视剧 《三国 》许多雷人台词,其中包括刘备参加会盟时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网友调侃称:“原作者应该穿越回去索取版权费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自(  )

A.李贽的《藏书》    B.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顾炎武的《日知录》

 

二、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高等教育出现这一繁荣景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B.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 实行改革开放

D. 经济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A. 黄宗羲提倡法治

B.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袜子,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语言风格的小说最有可能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卢梭主张

A. 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 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 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 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李四光地质力学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B. 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 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D. 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④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量子论的提出 

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贝多芬用音乐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理念。据此判断,贝多芬的作品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

A. 启蒙时代的自由精神

B. 工业时代的自由主义

C. 古典主义的英雄情结

D. 现实主义的批判意识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材料四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

(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阶级和文化原因。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