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 A. 贵族执政 B. 代远情疏 C. 尊卑有秩 D. 层级严密
|
2.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这反映了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 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 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 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 加强了人身依附的控制
|
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
4. 难度:中等 | |
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几分之一,州郡县的数量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加强控制地方 B. 开发江南地区 C. 强化君主权威 D. 顺应民族融合
|
5. 难度:困难 | |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耕地的荒芜
|
6. 难度:中等 | |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D.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
7. 难度:困难 |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明天理,去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致良知
|
8.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51年之前,雅典男子与他们外国妻子所生的孩子可以获得完全公民权,而伯利克里改革后的法规只承认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孩子拥有公民权。这一变化 A. 赋予女性公民参政权利 B. 提高雅典女性社会地位 C. 扩大了雅典公民的范围和权利 D. 实现从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
|
9. 难度:中等 | |
在一个古希腊雅典的储藏所人们发现了200多块刻有“提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提米斯托克利是一位著名人物,公元前480年,他领导雅典人战胜波斯。显然这些陶片是为分发给那些写不好字的人的。这说明了雅典民主制 A. 体现了雅典全民监督的民主状况 B. 是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 C. 保证了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参政权 D. 大力维护普通公民的权利
|
10. 难度:简单 | |
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C.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
11. 难度:中等 | |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
12.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罗马帝国的逐步解体及基督教的胜利,到公元500年,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知识在西欧变得极为稀少。11世纪后,基督徒的东征使阿拉伯文献随手可得。1125—1200年,西欧形成翻译的浪潮。意大利的热拉尔先后译出《天文学大成》及70部其它文献,特别是译出亚里士多德讨论科学方法的重要文献《分析后篇》。13世纪,与拜占庭关系密切的西西里成为希腊语译成拉丁语的中心,其中莫比克完成了亚里士多德及阿基米德几乎全部希腊文原稿的拉丁译本。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翻译家的辛勤劳动,没有亚里士多德包含关于整个宇宙详尽完备科学观点的物理、哲学著作,17世纪的科学革命就几乎不可能发生。 ——摘编自【美】爱德华·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 材料二明朝以八股取士,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明末,罗马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先后来华,与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相往来,研究各种学问。先是明代循元“授时历”,错谬渐多。中外学者合译西方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完成历法改革之业。这个时期的各类译书不下百数十种,如《几何原本》、《坤舆万国全图》、《天主实义》等,为欧籍入华之始。要而言之,中、外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在这种新环境下,学界空气亦有变换,时人评之:“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世永利。”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欧与中国翻译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与中国翻译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唐、清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正离子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 (要求: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shì,种植)。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题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出生在一个虽非贵族但家道殷实的家庭中,自幼在罗马接受教育,年轻时便开始修习法律,在早年还曾游学雅典,是罗马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西塞罗认为“当政权落在一人手中,我们称他为王,这个国家形式便是王政;当一些显要的公民掌握政权时,我们说这个国家实行贵族制;当所有的权力握在人民手中时,便叫做民主制。”“有一种我认为最值得赞赏的第四种政体,它是从我所提到的那三种政体混合而成的。”按照西塞罗的说法,在实行混合政体的国家中,“应保持最高的王权的因素,一些显要的公民也应赋以一定的权力,某些事务则应留给公众来审议和监督”;“行政长官有足够的权威,显要公民的意见有足够的影响,人民有足够的自由。”西塞罗关于混合政体的理论原则,基本上因袭希腊思想家的观点,但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罗马实际时,对此理论却加以重要发挥。 ——整理自《西塞罗的共和国政治理论》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塞罗“混合政体”理论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塞罗“混合政体”的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