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 背景相同 B. 内容相同 C. 对象不同 D. 目的相同
|
2. 难度:中等 | |
《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 A. 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 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 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 嫡庶长幼之分趋于淡化
|
3.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 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
4.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
5. 难度:中等 | |
有史学家认为,“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 武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的作用 B. 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原因 C. 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D. 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
|
6. 难度:简单 |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
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这材料旨在说明 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
8. 难度:中等 | |
清末历史教科书大多认为鸦片战争是清初以来中国诸多对外交涉事件中的一种。民国成立后,历史教科书开始关注它对中国的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前后一批史学专著则认为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与这些史著不同的是,历史教科书一而认为它是列强侵略中国之始,一面仍然采用明清之际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据此可知,民国时期 A. 民族危机的加剧导致教科书编写激进 B. 历史教科书侧重宣传五族共和理念 C. 历史教科书重视近代国家观念的塑造 D. 教科书编写与学术研究成果保持同步
|
9. 难度:简单 | |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
10. 难度:中等 | |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李鸿章的这段话: ①否定了种族歧视论 ②肯定了这场战争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作用 ③实际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④掩盖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非正义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 民族矛盾缓和 D. 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
12. 难度:中等 | |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 A. 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 B.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 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
|
13. 难度:中等 | |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 A. 太平天国政权已经不能代表农民的利益 B. 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 洪秀全已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 D. 洪秀全力求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
|
14. 难度:简单 | |
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
1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 慈禧 B. 孙中山 C. 李鸿章 D. 康有为
|
16. 难度:中等 | |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武昌起义后第六天致函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运动(指武昌起义)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这说明 A. 辛亥革命不具备反帝性 B. 清政府陷于政治孤立 C. 列强已经找到了新的代理人 D. 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
|
17. 难度:困难 |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
18. 难度:中等 | |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
19. 难度:中等 | |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 A. 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 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 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 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20. 难度:中等 | |
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 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
21. 难度:简单 |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写的一首诗。四十年前的这次会上,中共( ) A、决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歌谣与下图相关的是 A. “东洋鬼子恶魔王,烧杀奸淫像虎狼.叫咱同胞做牛马,叫咱儿孙做猪羊” B.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工友们呀啊,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D. “刘邓大军过黄河,大军打俺门前过.俺给大军端碗水,大军还俺一条河”
|
23. 难度:中等 | |
“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 A. 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 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C. 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 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
24.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 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 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 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 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25. 难度:中等 | |
1927年12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的《论武装暴动问题》,在坚持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的同时,也提出了把农民暴动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造革命地域”紧密联系起来。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瞿秋白坚决地反对“工农武装割据” B. 瞿秋白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 C. 瞿秋白已萌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 瞿秋白彻底抛弃了“城市中心论”
|
26. 难度:简单 | |
“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口口口口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 南昌起义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
27. 难度:中等 | |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8. 难度:简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人士,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 民主联合政府 C.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政府 D. 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
29.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 A.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
30. 难度:简单 | |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 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 B. 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 C. 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D. 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
|
31. 难度:简单 | |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 之。请立诸子,唯上章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賜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盐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候王表·序》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在如何管辖地方主张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认为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和影响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元朝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
32. 难度:简单 |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丰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走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回答,共产党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的运动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33. 难度:中等 | |
材料 《大唐新语》记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阳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二是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性成令自举”,准许官吏、百性自己推荐自己,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此外,还下诏修订《氏族制》,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中国通史·隋唐部分》 (l)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改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