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赣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

C.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 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 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 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 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 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

A. 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B. 淡化了“国”和“家”的结合

C.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D. 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2400万。导致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周王离世后,按照当时的理法,能够继承王位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主要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 无为而治    B. 轻徭薄赋    C. 崇尚节俭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庭性   D、强制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历史上出现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四世三公”等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法社会

①任人唯亲的现象            ②家族制度政治化的现象

③四世同堂而居的现象        ④选官注重门第的现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A.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①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②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③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               ④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从材料来看,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

A. 丞相不尽心尽职    B. 官僚机构膨胀,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C. 丞相专权乱政    D. 丞相贪污腐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 协助奏章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设立了(    )。

A.枢密院     B.内阁    C.三司使     D.军机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 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 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A. “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 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 “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 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二、null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清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A. 理藩院    B. 宣政院    C. 都察院    D. 枢密院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朝代及其实行的地方管理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朝代及其实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并简要评价该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朝代及其实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并简要说明该体制的重大意义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 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 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   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 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