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人认为“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 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 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 神权对立于王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商朝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其中内服制主要管理

A. 商族活动区域

B. 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

C. 黄河中上游地区

D. 长江流域地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 消除诸子矛盾

C.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 实现长治久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洪范》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

①臣服于商王朝

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

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

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

A.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B. 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

C. 我们应该主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D. 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周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而极力推行宗法制。对此,下列有关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实行长子继承制度

B. 宗子掌握主祭祖先的特权

C. 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

D. 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 商鞅变法的成功

C.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 秦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 宗法制与郡县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

A. 设立皇帝称号

B. 规定王位世袭

C. 分封子弟为王

D. 推行郡县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

A. 设“中朝”

B. 置枢密院

C. 置刺史

D. 设三司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

A. 加强专制皇权

B.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 建立内阁辅政制度

D. 提高相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相权削弱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 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 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C. 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 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御史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表述有误的是

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重要体现

B. 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C. 杜绝了政治腐败和低效现象

D.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稳固了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面是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D. 完全实现了公平选拔官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 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 地方实施“推恩令”

C. 实行三省六部制

D. 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立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有

①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佐皇帝,随侍左右

B.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C. 陪读陪写,参与决策

D. 掌管军队,谋划战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消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 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C. 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 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濂《元史百官制》

(1)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察举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

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制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废丞相

设内阁

 

八股取士

南书房

军机处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