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这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对一位法国作家的评价。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母亲》 D. 《等待戈多》
|
2. 难度:中等 | |
英国诗人艾略特创作了长诗《荒原》。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该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
3. 难度:中等 | |
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自由主义 D. 现代主义
|
4. 难度:困难 | |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 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C.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 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
5.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战争与和平》 B. 《巴黎圣母院》 C. 《格尔尼卡》 D. 《西风颂》
|
6. 难度:中等 | |
德国作家席勒评价某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作品中能反映席勒观点的是 A. 《悲惨世界》 B. 《红楼梦》 C. 《战争与和平》 D. 《等待戈多》
|
7. 难度:困难 | |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C.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D.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
8. 难度:中等 | |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 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 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 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
9. 难度:中等 | |
有人评价19世纪某画家的画作,认为它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有人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它完整!”也有人说这位画家“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居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评价相吻合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C. 《向日葵》 D. 《日出印象》
|
10. 难度:简单 | |
早期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可见,这一画派强调 A. 景色的虚幻特征 B. 景物的瞬间真实 C. 个体感受的表达 D. 景物的细节描绘
|
11. 难度:困难 | |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甚本上可以说是 A.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D.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
12. 难度:中等 | |
默片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导致默片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 大众审美的倾向 B. 话剧风格的影响 C. 表演技能的突破 D. 电影技术的限制
|
13. 难度:中等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B.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C.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
14. 难度:中等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舰行 船火器的人,投予科甲出身。上述建议 A. 推动西方思想文化传播 B. 表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 C. 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 D. 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
15. 难度:困难 | |
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伤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 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 B. 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
16. 难度:困难 | |
“中国制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 A. 主张君主立宪 B. 提倡民主科学 C. 主张民主共和 D. 倡导中体西用
|
17. 难度:中等 | |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该历史人物是 A. 谭嗣同 B. 胡适 C. 严复 D. 康有为
|
18. 难度:中等 | |
“在考察近170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将各个政治流派的主张对立起来,譬如保守派这样,洋务派那样,维新派这样,革命派那样,可是……我翻阅研究各派主张,发现在一些根本性的立场上,相近之处远远大于相异之处。”(吴晓波《历代经济得失》)材料中“相近的根本性立场”是 A. 变革社会 B. 学习西方 C. 救亡图存 D. 解放思想
|
19. 难度:中等 | |
李泽厚指出:“白话文运动带来的确乎远不止是文学形式甚至也不只是文学精神的问题,它反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下列对白话文运动理解错误的是 A. 彻底摒弃传统 B. 呼唤思想革新 C. 倡导平民文学 D. 肯定西方文化
|
20. 难度:中等 | |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B. 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C.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 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
21. 难度:中等 | |
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A. 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 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 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D. 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
22.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A. 民生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主主义
|
23. 难度:中等 | |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 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D.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
24. 难度:困难 | |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 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B. 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C.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
25. 难度:中等 | |
1920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宜言宣布:苏俄放弃沙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举 A.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B. 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 C. 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 D. 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毛主席最早认识到这一规律是在 时期 A. 新文化运动 B. 国民大革命 C. 中共一大开 D. 土地革命
|
27.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 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A. 《论持久战》 B. 《论联合政府》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
28. 难度:困难 | |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
29. 难度:简单 | |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D.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30. 难度:中等 |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
31. 难度:中等 | |
“组成光束的每一个量子所拥有的能量等于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假若光子的频率大于 某极限频率,则这光子拥有足够能量来使得一个电子逃逸。”这一科学论述的意义在 A. 否定了绝对的时空 B. 首次深入微观世界 C. 标志量子理论诞生 D.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
32. 难度:中等 | |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 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B. 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 C. 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 D. 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
|
33. 难度:中等 | |
“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相互接近,其原因是: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这一解释的科学理论依据是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普朗克量子论
|
34. 难度:困难 |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 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B.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
35. 难度:中等 | |
1951年,发生了关于戏剧发展的争论。有人主张全部继承京剧,有人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还有人就京剧和地方戏谁为主的问题进行了争论。对此,毛泽东提出 A. “百家争鸣,自由发展” B.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文艺为人民服务”
|
36. 难度:中等 | |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国家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 A. 保障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B.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 推动了教育大革命的实施 D. 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
37. 难度:困难 | |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
38.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 “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 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 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表明了拨乱反正的完成 D. 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
39. 难度:中等 | |
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外媒纷纷发表评论:《真理报》以红色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表示祝贺,并说这一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即“社会主义好”;《汉诺威汇报》则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项科技成就是 A. “神舟5 号”宇宙飞船往返成功 B. 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 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 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
40. 难度:中等 | |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B.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D.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
|
41. 难度:困难 | |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精英人士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挥一国之患。” 不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一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影响。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租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了世纪之交的怪物一一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量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残局的人,一定是有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給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一一动乱一一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一一君主立宪一一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近代中国精英人士认可“公理”、“公例”,即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某种或某些共同的规律.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认为,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普遍规律。孙中山却指出:“以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立国之主脑,至谓有强权而无公理”。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则以“物质生产力”为最高动因,全社会的表象都要依附于最高动因的变化,即经济构造。” 一一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精英历史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42.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行八铢钱,又行五分钱。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亦作半两使用;并放民私铸,经铸造的铜钱,自与生铜不同。几种货币并行于市,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所以物价因之增长。汉武帝即位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又将鹿皮造成皮币,又用银锡造作白金三等,纷扰者久之。后来乃将各种铜钱取销,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谓水衡都尉属官均官、钟官、辩铜三令丞。币制至此,始获安定。直至唐初,才另铸开元通宝钱。自此以前,历朝所铸的钱,都以五铢为文。五铢始终是最得人民信用的钱。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