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    )

A. 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 《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 《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 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    )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分割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B.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些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了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侵略进行辩护的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     )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改革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马尾海战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 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 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C.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日军侵华期问,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重要领导干部组成比例表 (      )

A. 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 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D.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 实行民主共和制    B.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1624日的党建新闻网一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上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表现为(    )

A. 纠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 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 开始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D. 提出了联合农民阶级斗争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取得的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下图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 国民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中共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C. 第二次国共合作已实现    D.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淞沪会战历时近三个月,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

A. 杀伤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 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

C. 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    D.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457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图片信息:抗战八年纪念,冀鲁豫第六军分区)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这一传统应该是(    )

A. “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原则    D. “另起炉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围绕以下历史场景出现的原因,学习小组得出四个结论,指导教师应予以纠正的是(    )

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些非洲国家的代表在会场上兴奋起舞,振臂欢呼

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②所有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③美国政府孤立新中国政策逐渐破产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C.重返联合国            D.实行不结盟政策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 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 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 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 法律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 保护了雅典平民的利益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这种法律应该是

A. 习惯法

B. 万民法

C. 公民法

D. 自然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C. 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

D. 主张消除阶级压迫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

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实》

材料四:1950年1月,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54年3月8日,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是指近代中国发生的什么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社会对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反应。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指出“驼峰航线”所反映的中美关系的特征。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