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依据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B.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欧洲建立了共同体
|
2. 难度:中等 | |
2010年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给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项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这则材料说明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政策 ②应该坚持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③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3. 难度:简单 | |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州”五号、2005年“神州”六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
4. 难度:简单 | |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 ) A. 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
5. 难度:简单 | |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的年代是 A. 1950年 B. 1960年 C. 1970年 D. 1980年
|
6. 难度:简单 | |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不断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
7. 难度:简单 | |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幸逝世,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了卓越贡献 C. 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 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8. 难度:简单 | |
文革十年给我国科学技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在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中国亦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下面属于文革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①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袁隆平“南优2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1970年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残页,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报纸报道的是 A.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导弹实验成功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10. 难度:简单 | |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 籼型杂交水稻广泛种植 C.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D. 火炬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
11. 难度:中等 | |
《打死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约翰·韦恩的一部力作。这一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书名不仅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冲突,而且表现了青年一代与传统价值标准进行决裂的态度。从创作的手法看,它属于 A. 古典主义文学 B. 现代主义文学 C. 浪漫主义文学 D. 现实主义文学
|
12. 难度:中等 | |
“十一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应遵循的原则或指导方针包括 ①“双百”方针 ②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先进生产力相适应 ③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文革”期间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14. 难度:简单 |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材料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
15. 难度:中等 | |
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 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A. 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 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 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
17. 难度:简单 | |
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其时代背景是 A. 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B.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C. 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D. 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18. 难度:简单 | |
根据教育部规定,1952年下半年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学习苏联高等教育学校的模式设专业。二是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旧学校所用的欧美教材连同欧美教一育体系完全被否定。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欧美教育不适应新中国需要 B. 中国开始建立高等教育体系 C. 苏联教育较适合新中国需要 D. 中国教育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
19.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 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 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 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 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
20. 难度:简单 | |
海闻,男,浙江杭州人,1952年8月出生,1969在黑龙江虎林县红卫公社下乡,1982成为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开始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A. “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 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科技成果产生的重大影响。出图一到图二,所代表的科技成功主要应用的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2. 难度:困难 |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1952年院系调整的现实意义。
|
23. 难度:困难 | |
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材料四下图分别为“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出现全新的面貌作了哪些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