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当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次会议

A 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下图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行         B 万隆会议的召开

C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的改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 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 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 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 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 中苏关系正常化          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 中美关系趋于缓和         D 美国侵越战争失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对新中国外交的干涉   

B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美中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   

D 美国采取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某国领导人访华时致辞:“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关系停留在不正常和不自然的状态下,我们只能坦率地承认这个历史事实。”这一致辞

A 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进程

B 推动了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合作

C 促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

D 实现了中国外交关系重大突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这种现象说明

A 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B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D 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个区域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该组织是

A 华沙条约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史实有

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

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7月访问希腊和葡萄牙,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这表明中国

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立足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的外交

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 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分析的角度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