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 儒、道、墨、法

B. 道、法、儒、墨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温故知新

D. 当仁不让于师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孙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是清朝康熙帝为孔庙所题的匾额,他主要表彰了孔子

A. 提出了“仁”的学说

B. 提出“以礼治国”的思想

C. “编撰古典文籍”的成就

D. 开创“私学”,对教育的贡献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说周公(西周)东征后,“封建亲戚,以番屏周”。从中得出的信息有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和姻亲②那时中国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③分封制属地方行政制度

④分封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统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当周天子点起烽火时,诸侯因所应履行义务的缘故,纷纷蜂拥而至勤王。该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通商口岸在近代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分别是

A.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

B.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C.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D.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A. 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 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 奴隶主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分封、行郡县

②统一度量衡

③重农抑商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 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 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债务问题

②土地问题

③就业问题

④海外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 颁布了“解负令”

B. 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了长老会议制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 确立封建制,摧毁奴隶制的需要

C. 阶级斗争尖锐

D. 要称雄天下的欲望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 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三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