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急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

A.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A. 解冻文学

B. 古典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浪漫主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一战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创作了《荒原》。诗人笔下的“荒原”,荒是水荒,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这一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因为艺术创作

A. 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

B. 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 不允许主观虚构

D.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A. 《唐璜》

B. 《人间喜剧》

C. 《等待戈多》

D. 《悲惨世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A.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这表明

A. 当时世界文学呈现东西融合趋势

B. 印度文化成为世界主流

C. 东方诗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

D. 东方文学冲击西方文学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乔治·戈登·拜伦是杰出代表。拜伦诗篇的特点

(  )

①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②歌颂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美 ③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的丑恶 ④塑造了一些追求个人幸福、自由的人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 体现了启蒙思想

B.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 彰显了冒险精神

D. 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近代以来美术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浪漫派②印象派③立体主义④现实主义

B. ①浪漫派②现实主义③印象派④立体主义

C. ①浪漫派②立体主义③印象派④现实主义

D. ①印象派②浪漫派③立体主义④现实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不同美术流派的表现手法角度看,画作《阿维尼翁的少女》(如图)的表现手法最接近于名画(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西班牙画家戈雅曾为宫廷设计了两组壁毡草图,有代表性的有《阳伞》《陶器市场》《受伤的石匠》《人民的五月节在马德里》《玩偶游泳》《暴风雨》等,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些画属于

A. 宗教画

B. 人物画

C. 宫廷画

D. 风俗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四幅作品,风格各异,反映的历史背景也不同,其中以世界现代史的某一重大事件为背景的名画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朱铭在《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自由引导人民》    《向日葵》     《拾穗者》       《日出印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史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 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B. 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 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 国家控制不利于电视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社会出现一种新风潮: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开始大量模仿、吸收都市低层社会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社会上,青年男女的品味,快速涌现平民风格。以下最能说明当时这种文化变迁现象的是

A. 追逐明星成风、热衷选美活动    B. 摇滚乐的兴起、牛仔裤的流行

C. 电话取代书信、工作取代休闲    D. 网络语言流行、恶搞现象普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29年,古典主义剧作家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 在巴黎公演,歌颂爱国主义,表现被占领国人民的武装起义,反抗异国统治,引起了正遭受奥地利统治的意大利人的强烈共鸣,成了19世纪最重要的歌剧作品之一。材料表明

A.罗西尼歌剧迎合了叛逆精神    B.爱国成为罗西尼歌剧主旋律

C. 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D.音乐具有反封建专制的功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1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赵本山的小品,韩红的新歌,傅琰东的魔术等节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这体现了电视的

A. 资讯传播功能

B. 大众娱乐功能

C. 艺术鉴赏功能

D. 政论传播功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The 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与这一风格吻合的作品是

A. 《离骚》

B. 《西风颂》

C. 《人间喜剧》

D. 《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英国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他塑造的“拜伦式英雄”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孤傲、倔强、狂热、浪漫……

材料二爷爷的遗体用货车运到离雅斯纳雅·波良纳6俄里左右的查雪卡火车站。……当我们的马车经过乡村时,发现许多人走到街上。当然,与聚集在火车站和铁道两旁的成千上万的人相比,他们毕竟还是为数不多的。看来沙皇政府更加害怕死去的托尔斯泰,因而把前来参加护送灵柩的大学生专车中途拦住,在灵柩护送队伍必经的沿途两旁,出动了骑警,如临大敌。

——《回忆祖父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当荒诞派戏剧作家贝克特风闻自己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竟做了一个“荒诞”的举止,马上躲到乡村的一个小山庄里去了。最后在政界人物的劝导下同意接受此项奖,又以健康的缘故,不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1)材料1中的作品属于哪种风格流派?该流派兴起于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2)材料2中为什么说“沙俄政府更怕死去的托尔斯泰”?试从其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

(3)你喜欢贝克特的作品吗?请简述理由。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请回答:

(1)浪漫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特点是什么?

(2)举一例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3)印象派绘画兴起于何时?其特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

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

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

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

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材料均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问题:

(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不同视角)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