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历史探究课上,教师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三个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观点1:“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观点2:“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观点3:“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上述观点所对应的思想是 A. 1—儒,2一法,3—道 B. 1—儒,2—道,3—墨 C. 1一墨,2一法,3—道 D. 1—道,2一墨,3—儒
|
2. 难度:中等 |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
3. 难度:中等 | |
南北朝后期,门阀地主衰落、庶姓寒人逐步兴起。世家大族为了阻挡百姓寒人进入仕途,常常采取考试的方法,考试成为常制。据此可知,当时 A. 考试成为选官主要方式 B. 社会结构固化难以变动 C. 科举制度的雏形己经出现 D. 庶姓寒人成为入仕主流
|
4. 难度:中等 | |
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宣扬心即是理也 B. 强调回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天理是万物本原 D. 反对有违社会规范的欲望
|
5. 难度:中等 |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从黄宗羲的话中,我们看不出他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主张“众治” C. 具有民本思想 D. 主张君主立宪
|
6. 难度:简单 |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7. 难度:简单 | |
电视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幅画可能是 A. 《女史箴图》 B. 《步辇图》 C. 《清明上河图》 D. 《送子天王图》
|
8. 难度:简单 |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B. 《诗经》中的“颂”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C. 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
9. 难度:中等 |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B.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10.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翻译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后者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1912年到1940年,后者比前者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社会科学逐渐衰落 B. 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C. 科技发展举步维艰 D. 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学习西方
|
11. 难度:中等 | |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自由平等思想广为接受
|
12. 难度:中等 |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B. 工农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A. 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 B. 1894创立兴中会时 C. 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 D. 1911年武昌起义时
|
14. 难度:中等 | |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有人提出用“对满同盟会”作为会名,但遭到孙中山的反对。孙中山同时指出:“满洲政府腐败,我辈所以革命,即令满人同情于我,亦可许入党。”这表明孙中山 A. 反对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 B. 将反满兴汉作为其革命目标 C. 主张动员满族民众参加革命 D. 把民族革命寓于政治革命中
|
15.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既接受了维新派把民族独立与社会变革密切联系起来的观念,但摒弃了政治上君主立宪的妥协倾向。这表明孙中山 A. 不注重中西思想的融合 B. 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C. 缺乏对西方政治的关注 D. 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
16. 难度:中等 | |
《诗刊》1967年1月发表了毛泽东于1965年作的一首词:“……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该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下列哪一理论的实践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论十大关系 C. 旧民主主义论 D. 城市革命中心论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毛泽东的评价 ①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②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理论家 ③为毛泽东的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④就他一生开说,功过相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 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B. 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C.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 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
19.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此,邓小平 A. 指明了中国改革的方向 B. 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 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D.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原则
|
20. 难度:中等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②它同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③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④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严复转而认可清朝统治 B. 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传播受挫 C. 严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 近代知识分子思想新旧杂陈
|
22. 难度:简单 | |
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A.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B. 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 D. 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
23. 难度:中等 | |
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思想启蒙运动已失去社会价值 B. 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阶级共识 C. 思想运动的发展体现时代要求 D. 民主科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
24. 难度:中等 | |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爱国主义
|
25. 难度:简单 | |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它们所对应的关键事件是。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中共“十三大” ③中共“十四大” ④中共“十五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东西。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
27.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
28. 难度:简单 |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1982年l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3)材料三指的是现代中国关于国家统一的什么构想?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