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A.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清学者戴震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

B. 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成为主流

C. 封建统治秩序遇到未有之危机

D. 天理人欲对立观受到理性批判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A. 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 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C. 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 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 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政”,被誉为“至圣”

B.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C.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D. 杜甫--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下述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儒家思想

B. 儒家思想在晚清地位岌岌可危

C. 清王朝依旧坚持儒家为正统

D. 洪秀全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A. 颠覆孔孟学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C. 抨击顽固势力,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D. 顺应革命潮流,积极推进社会变革

 

二、null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A. 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 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 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

A. 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 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 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 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下表周年。25年前,88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改革动力的典范

C.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 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 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 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 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 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 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B. 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C. 理性主义摒弃人文主义

D. 启蒙运动开展的排它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在德意志,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在同教皇时而冲突时而勾结的过程中把自己降为一名诸侯。德意志不仅成为罗马的“乳牛”,而且也成为天主教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思想的、精神的、物质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矛盾,集中在德意志日益尖锐,1517年终于爆发了路德的宗教改革。可见,路德的宗教改革意味着

A.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统一力量的形成

B.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开始

C. 德国脱离罗马教皇的统治

D. 教会民族化,即德意志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

A. 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

B. 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

C. 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

D. 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反映的科学理论是

A.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B. 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

C. 牛顿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

D.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 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C. 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法国文学史家埃米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苹果车》

C. 《老人与海》

D.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 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B. 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 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 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有哪些,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数学家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他开创性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按照启蒙大师们的看法,在治理国家方面,科学比宗教更适于当参谋。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新的科学方法”的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牛顿科学贡献的历史价值。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大师们”所设计的“完美的世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并说明其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