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天赋人权”思想开始在英国广泛传播。新上台的辉格党政府开启了议会改革的大门。1832年,经过两党之间的激烈较量,在君主的强力干预之下,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正式通过。这次改革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启蒙思想在美法两国革命的刺激下萌发 B. 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英王强力推动 C.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后主导了议会
|
2. 难度:中等 |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下列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现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3. 难度:困难 | |
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 B. 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 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 D. 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
4.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
5.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国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 A. 不同阶级政见相似 B. 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 C. 上海多元文化并存 D. 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
|
6. 难度:困难 | |
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A. 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 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
7. 难度:困难 | |
“苏联以欧亚大陆为依托,已经把国界突伸开去,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这段材料揭示出
A. 美国霸权主义的历史根源 B. 苏联威胁到亚欧大陆的安全 C. 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原因 D. 欧洲联合对抗苏联的战略安排
|
8. 难度:中等 | |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下列能反映他主张的是 A. 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以此主张君主立宪 B. 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借此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 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 D. 立足于人权思想,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为国家主人,同时号召人民舍身卫国
|
9.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B. 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D. 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
10. 难度:简单 | |
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A.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
11. 难度:困难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 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 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 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
12. 难度:困难 | |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A. 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B. 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C. 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D. 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相同点。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根据材料,就“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内涵白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自“中国通商以来,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而吾之法权日削。”中华法系“诸法合体,刑民不分”,其在近代受到强烈冲击。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主持的司法制度改革,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改革始于沈家本奏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诉讼程序的方案。最终程序法得以制定,有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分,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司法机关的改革是改革重点。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狱、执行刑罚,监督各级审判厅和高等审判厅判决的死刑案件。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下设民刑庭,并设推事和庭长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工作。大理寺还有统一解释法律的权利,其解释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都察院的职能得以净化,开始向现代行政监察机构靠拢。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要求各省的改革应当参照中央官制进行。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司法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