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A. 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 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C. 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D. 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指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四书》最终超过《五经》,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核心。这说明宋代儒学的复兴

A. 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涤取营养

B. 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

C. 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 是《四书》发展为儒学经典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积极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A. 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

B. 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 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D. 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除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 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 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 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 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人在描述一种写作风格时说:在艺术创作上,它想象奇异,梦境、幻景时常出现。它总是充满了激情地展示生活内容和表现理想,这种饱和的激情有时如火山爆发,有时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这种文学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

A. 推行仁政         B. 兼爱、非攻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B.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架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近远,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这说明王韬主张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学习制度,改革强国

C. 武装暴力,革命救国

D. 实业救国,商战富国

 

二、null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兴中会章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B. 《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时局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D.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 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 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C.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D.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卢梭主张

A. 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 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 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 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四、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 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C.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 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C. 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 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 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B. 都彻底结束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D. 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 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 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 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 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A.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 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 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 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 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 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 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

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六、null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23,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 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 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

C. 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 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须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 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 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 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 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互联网发展颠颠覆了传统行业

C. 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八、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