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下,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 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 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C.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D. 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宋太祖曾鼓励功臣宿将:.“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宋太祖此举旨在

A.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 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嘉庆宇国府志》载:“皖北人寓宁,赁山疑种苞芦(玉米),谓之棚民。其山既垦,不留草木,每值霉雨,蛟龙四发,山土崩溃,沙石随之,河道为之壅塞,坝岸为之倾陷,桥梁为之坠圮,田亩为之淹涨。”这体现了

A. 棚民垦殖活动出现源于玉米的引进

B. 棚民垦殖活动的根源在于人地矛盾

C. 棚民垦殖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D. 棚民垦殖活动是政府错误引导的必然结果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这反映出

A. 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

B. 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

C. 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

D. 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61年烟台开埠,到1880年时草辫的出口量已达到4.9万担,货值近112万海关两。烟台的生丝也远销海外,出口量剧增。与此同时,棉布等大量洋货通过烟台涌入中国。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

A. 中国传统手工业已彻底破产

B. 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 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题文)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材料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D. 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主张效法西方,维新改革,使其迅速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这是因为进化论

A. 与中国传统丝主流思想较为契合

B.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C.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 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B. 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C. 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说:“不论是民众所推选,抑凭抽签委派,抑凭暴力或欺骗而执政,单单掌权还不是王者,不算治国者,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据此可知

A.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B. 苏格拉底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

C. 苏格拉底要求统治者具备治理才能

D. 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君主政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原则

A. 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 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 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 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进行减税改革,削减个人所得税率,由原来的70%削减为50%,1986年以后进一步降到28%;企业所得税率则从46%下降到33%。此举可能会

A. 缩小美国的贫富差距

B. 扩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C.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 增加外来资金的流入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7年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材料反映了

A. 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B. 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

C. 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D. 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

——摘编自【关】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因比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未来的人类需要的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汤因比的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百战灭辽和北宋以后,两河之民,所致一空;山东之见,田野荒芜,民不聊生;淮南之地广,不耕之田,千里相望,仓禀久匮。大批契丹人和汉人被当做奴隶从事生产,激起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金海陵帝南下伐宋不力,金军在采石大败,仍坚持发动攻击,结果被一部分金军将领率众起义杀了。金世宗即位后,尤重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命卢庸为定平县令,整治旧堰,引泾水溉田,民赖其利。世宗还下诏天下赦免官奴,并劝女真贵族释放奴隶。劝民力田,奖励耕织。世宗规定女真贵族只许在一处占地,其余皆要收回官府,并赐与贫民。世宗一朝,多次因水旱等灾害减免赋税。在边境建立榷场,以待南贾之来。旧史称金世宗为小尧舜,称他统治时期的社会为“小康”。

——摘编自王宏志《金世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世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处死了当时的阿富汗总书记阿明,并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阿富汗反对派武装奋起抵抗,展开了长期的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以及周边伊朗和巴基斯坦等邻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苏军入侵阿富汗,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1986年2月,在阿富汗反对武装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这场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被迫撤出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富汗战争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顾维钧是民国著名的外交家,自1912年4月从美国回国后出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外交部秘书,走上外交岗位,一直到1956年辞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职务,共44年。他曾为废除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做出过重要贡献,为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应该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曾说:“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因此当国内人们批评中国的外交家没有政治头脑时,我接受了这种意见,因为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上的考虑,那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追求外交平等是顾维钧的奋斗目标,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外交中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弱国无外交的论调,认为弱国更离不开外交,才能使得国家在艰难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在中华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他不卑不亢。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发言理论清楚、态度坚决,在五大强国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同帝国主义进行外交上的斗争,这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近代外交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