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A. 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 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 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
2. 难度:简单 | |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
3. 难度:中等 | |
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孔师阙党孟席齐梁。”这反映出 A. 满洲贵族势力日益衰微 B. 认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C. 对汉族儒家文化的尊崇 D. 孔孟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氏
|
4. 难度:中等 | |
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 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
5. 难度:困难 |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
6. 难度:中等 | |
“对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民法尤胜于刑法’的法律形式一直都很重要。”这表明 A. 罗马法保障每个罗马人的利益 B. 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 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D. 民法的社会重要性比刑法大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8. 难度:中等 | |
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C. 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D. 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
9. 难度:困难 | |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阁形犹如天上的星辰;汉代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魏晋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 三种字体演变体现古人对科学认识的进步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
10.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 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 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
11. 难度:困难 | |
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 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 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 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
12. 难度:困难 | |
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说。“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的基本原则是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尽量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世纪初,拉美各国独立后,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此转变 A. 表明美国开始谋求美洲的霸权地位 B. 体现拉美各国学习美国民主制度 C. 说明欧洲殖民国家已开始逐渐瓦解 D. 反映美国随军力增长要称霸世界
|
13. 难度:困难 | |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
14. 难度:困难 | |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
15.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 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 C. 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
16. 难度:中等 | |
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 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 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 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 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
1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 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 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 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
18. 难度:中等 | |
1924年1月,孙中山在闸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其阐述 A. 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 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 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
19. 难度:中等 | |
以赛亚·伯林曾指出:“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他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A. 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 牛顿思想全面影响法国社会 C. 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 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
|
20. 难度:中等 | |
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21. 难度:中等 | |
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 A. 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 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 C. 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D. 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
22. 难度:中等 | |
195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 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 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23. 难度:困难 | |
“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 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 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 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
24. 难度:困难 |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
25. 难度:中等 | |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
2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A.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B. 农村产业结构已发生初步改变 C.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 D.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
27.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此可知当时
A. 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B. 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 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D. 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
28. 难度:中等 | |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还向英美购买大量机器设备。这些现象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大批专业人才 C. 苏联工业化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 D. 英美为缓解困境向苏联输出机器
|
29. 难度:困难 | |
1935年,在“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第9条第3款违宪,因为该条款非法授予总统立法权。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 以违反法律的手段渡过经济危机 B. 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暂停 C. 多项措施受到美国最高法院抵制 D. 大大扩充了美国总统权力
|
30. 难度:困难 | |
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 使美元成为国际性流通货币 B. 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 美国确立国际金融霸主地位 D. 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31. 难度:简单 | |
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 A.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B. 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 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
32.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特别提出,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他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必须在各个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的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这些论述的提出是由于 A. 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已经完成 B. 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在全国展开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绍兴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据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整理 材料二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商国际贸易业日兴,分享部分利益,但未能改变洋行垄断的局面。1936年,国民党政府应外国政府要求,管制锑、钨等战备物资作为偿还外债之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易货偿债范围扩大,国民党政府管制了所有重要出口物资,出口贸易遂大部转入官僚资本之手。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 ——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
|
34. 难度:困难 |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全国市场是由三个主要商业网络所构成,而这三个商业网络恰好交汇于苏州地区。乾隆二十七年(I762)《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由此可见苏州其繁盛局面已非一般城市可以相颉颃的了。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时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部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上海当时还是上海县,归苏州府管。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并分析该道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苏州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司苏州尚有12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行会在19世纪七八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有、棉珍、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2)与材料-相比较,材料二中苏州经济地位发生了怎_变似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其变化原因。
|
3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集团祸乱朝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汉的党锢之祸源于宦官专权;明代的阉党为祸更加严重……清朝除继续沿用朱元璋制定的各项约束宦官的法规外,还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顺治元年,清世祖作出取消厂卫的决定,同时确定宦官事务归内务府管辖,撤销宦官衙门……与此同时,顺治帝还下诏旨:“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明末宦官多至十万,顺治时裁减为数千人,到清末仅剩八九百人……此外,康熙帝时明确规定:“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乾隆时还废除太监读书制度,奏事宦官一律改姓为秦、赵、高,其用意是“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可随时汲取秦代宦官赵高擅权乱政、祸国亡秦的历史教训 ——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