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江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它们

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 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记载反映了周朝实行

A. 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B. 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C.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D. 世袭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北侧的太庙(如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200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这种传统礼制应为

A. 内外服制度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重视

A. 宗法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战争祭祀

D. 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井田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

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朝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唐朝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 汉武帝设立中朝

B. 唐朝实行三省制

C. 宋代实行文官制

D. 秦朝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该材料中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

A.抚慰了异姓功臣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提高了诸侯力量                    D.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基于这种认识汉朝实行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 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 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 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 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唐朝和宋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是

A. 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分割宰相的权力

C.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某历史人物曾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后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此人可能生活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 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 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 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

A.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 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 防止了大臣专权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察举制与科举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