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经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总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 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 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 “商业革命”的兴起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A. 手工工场建立

B. 城市化进程开始

C. 垄断组织产生

D. 资本全球扩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主题与时间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 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 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 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走向崩溃

——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二战结束后,关贸总协定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进入80年代后,国际贸易发生重大变化。1992年,银行、通信和娱乐等服务业贸易大约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30%。1986年到1990年的四年期间,世界直接投资额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的三倍。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的经济活动,各国政府和地区经济组织的宏观调整活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形成。与此同时,各国在新兴贸易领域的纠纷日渐增多。1994年4月15日,关贸总协定117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协议,决定成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

——摘编自刘祚昌等著《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它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

——摘编自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