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年秋四川省高一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回忆说“义和团爱国者起初的行动表明……外国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引起注意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于将来的暗示。”赫德得出上述结论,是基于义和团运动。

A.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B.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C. 是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 雪洗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义和团揭帖说明了。

①义和团盲目排外

②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

③义和团扶清灭洋

④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三、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西方议会制度)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隳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这表明张树声。

A. 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

B. 本质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 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

D. 彻底放弃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美国资深外交官陶涵教授在接受凤凰历史记者采访时说:他(蒋介石)当时实际上是孤军奋战,对抗一百万日军,有时还要面对1000架战机。……八年间,他保持了2/3的中国人口和3/4的领土免于遭遇侵略者。此间改变了中日双方战略态势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台儿庄大捷

D. 武汉战役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华民国26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这种规定颁布后。

A. 中共妥协,联蒋抗日

B. 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

C. 中共反对,反蒋抗日

D. 国共互相猜忌,日本获得渔人之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纵横历史,毛泽东是目前最伟大的人。他最有智慧,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毛泽东所找到的中国革命成功道路是。

A. 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

B. 以农村包围城市

C. 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指导

D. 进行国民大革命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 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B. 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 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D. 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 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 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 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商周时期的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 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 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 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现象,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 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17 世纪,在荷兰则以格老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 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 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 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 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 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 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

 

五、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企图进行无议会统治,但遇到了困难:因为议会代表了控制国家经济的有产阶层。为了获得资金,国王查理被迫召开议会。这反映了(  )

A. 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B. 英国君主权力受到一定制约

C. 资产阶级限制了国会权力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互相妥协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七、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弊病也在产生和蔓延。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于失败。

正是在寻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正确途径的探索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惟一正确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一经产生,就很快成为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和实践美好理想的历史,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都把这种理想和追求推向了前进。但是,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固有矛盾和弊病的科学理论,也是探索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思想结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许志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中说“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出一条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

(2)材料中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暂时还处于较弱的少数地位。

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列宁选集》第三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怎样的革命主张?试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列宁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

——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

(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为什么?

(3)材料二中,马克思在对“目前的重大问题”的分析中,肯定了哪几种进步运动?

(4)为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先进阶级在1858年后的20年内作过哪些积极的努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