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杜甫24岁时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留下《望岳》一诗,其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之称源于

A. 西周分封制

B. 西周宗法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九品中正制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以下两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加强

B. 中央官制简化

C. 君主专制强化

D. 行政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 准许设厂

B. 协定关税

C. 驻兵使馆

D. 割占香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下列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B.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

C. “十四年抗战”是包含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D.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肯定了前六年局部抗战并否定了“八年抗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历史巨变。这一巨变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 “二十一条”的签订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八国联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 两万五千里长征    D. 开辟敌后战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是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十年建设时期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7年7月1日(农历二〇一七年六月初八),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香港回归15年来取得的成就,香港成功回归得益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三、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下列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政策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 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 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 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 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追溯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

A. 《人权宣者》

B.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

C. 《权利法案》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参政,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事务,采取的措施是

A. 颁布“解负令”

B. 组成“四百人会议”

C. 发放津贴

D. 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是指

A. 万民法

B. 自然法

C. 公民法

D. 《十二铜表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

A.逐步放弃行政权                B.征税权受限制

C.被迫交出财政权                D.立法权被剥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

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 总统需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C. 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 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它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是未来世界的主任。”这里评论的是马克思发表的

A. 《共产党宣言》

B. 《社会契约论》

C. 《四月提纲》

D. 《论法的精神》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A. 希腊雅典

B. 俄国彼得格勒

C. 法国巴黎

D. 德国柏林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

A. 巴黎公社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苏俄国内战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某同学所写的论文中有“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名词,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经济一体化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政治多极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两极格局瓦解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C. 欧共体的建立

D. 欧盟的建立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某班同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

B. 汉朝出现纸币“交子”

C.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

D. 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 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 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C.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D. 严格限制与英国的交往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曾经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鸦片战争后,因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生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这表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 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 中国民族工业大量破产

D. 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14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的推动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五、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之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的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3)材料四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国初期,我国还确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四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列举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