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汕头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从内外服制度到封邦建国

C. 从内外服制度到郡国并立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最初的标准是有德行和才能。也称‘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由此可知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有密切的关系。孕育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是(  )

A.大河谷地            B.大陆草原

C.沙漠与绿洲          D.海岛与山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雅典城邦在公元前6世纪初进行的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这次改革的执政官是

A. 梭伦

B. 苏格拉底

C. 伯利克里

D. 克里斯提尼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某个雅典人家庭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此外还拥一名成年男奴隶和一名成年女奴隶。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这个家庭最多能有几人去参加

A. 1人

B. 2人

C. 3人

D. 4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它的作者是

A. 林则徐

B. 洪仁玕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 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发表于

A. 1689年

B. 1787年

C. 1848年

D. 1871年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

A. 社会主义国家          B. 资本主义国家

C. 旧民主主义国家        D. 新民主主义国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吴敦义偕同台湾代表团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面时提出“求同存异、两岸和平、讲信修睦、民生优先”16字箴言。两岸的“同”最主要是指

A. 一国两制

B. 一个中国

C. 一致对外

D. 经济互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这段话是在

A. 与尼克松会面时

B. 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 出席万隆会议时

D.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冷战终结于20世纪

A. 50年代末

B. 60年代末

C. 70年代末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90年代初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的贸易中心在(  

A.大西洋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二、null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镇企业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交通工具的进步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A. 马车

B. 轮船

C. 火车

D. 自行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自由放任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罗斯福所推行的新政措施中,《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调整了

A. 金融市场秩序

B. 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 农场主与国家的关系

D.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来自

A. 杜鲁门

B. 丘吉尔

C. 凯恩斯

D. 马歇尔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1954年宪法的通过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    B. 交通运输的不便

C. 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D. 洋布洋纱的冲击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苏联最后一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是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80年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联邦德国    D. 日本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工业生产

C. 调节农业生产

D. 实行社会救济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978年美国有评论家写道:在西欧,社会主义不是千年梦想而是现世的现实,没有人反对社会主义。这反映“二战”后西欧国家(   )

A. 长期实行福利政策

B. 遵循自由放任传统

C. 忽视社会公平

D. 实行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新兴产业兴起

B. 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D. 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 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 推行国有化政策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 与美国“冷战”

D. 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B.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 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在物质生活与习俗方面发生的变化有

A. 妇女不再穿着旗袍

B. 缠足现象开始出现

C. 出现西式婚礼

D. 西餐完全取代中餐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多照搬苏联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C. 企业自主权过大

D. 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清雍正帝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华盛顿曾发出这样的感慨:“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地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溃了。”当时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 发起独立战争

B. 颁布《独立宣言》

C. 起草《邦联条例》

D. 颁布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一度销路不畅的《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重新变得抢手。时人不禁感叹:今日惟共和二字稍可卖几钱耳!”“今日指的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据下图材料推断,“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是

A. 资产阶级政权

B. 工人阶级政权

C. 军国主义政权

D. 政教合一政权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A. 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 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 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 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 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 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A. 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

B. 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的后果”有

A. 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 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 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D. 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 以民促官    B. 国际推动

C. 官方交流    D. 以官带民

 

详细信息
5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解体

B. 商品交易活跃

C. 人口大量流亡

D. 重农政策被废除

 

详细信息
53. 难度:简单

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

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

 

详细信息
54.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详细信息
55. 难度:中等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详细信息
56. 难度:中等

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立刻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自由放任第一次成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主流

C.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力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 新的经济政策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

 

详细信息
57. 难度:中等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开垦、开垦、再开垦”

B.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详细信息
58. 难度:简单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A. 征收所有余粮

B. 废除各种农业税

C. 允许商品买卖

D. 取消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59.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创斯大林模式

D. 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详细信息
60. 难度:简单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 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四、多选题
详细信息
61. 难度:中等

秦朝中央政府机构如下图所示,它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宗法分封

B. 分权牵制

C. 民主法制

D. 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62. 难度:困难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同意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通过之。”该条文体现的原则是

A. 民主与法治

B. 中央集权

C. 分权与制衡

D. 平等自由

 

详细信息
63. 难度:困难

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此外,它只是一个把各邦国的统治者结合起来的帝国,而不是把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 没有实行联邦制

B. 妇女享有选举权

C.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D. 采用资产阶级代议制

 

五、null
详细信息
64. 难度:中等

俄国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 十月革命具有必要性

B. 二月革命巩固了沙皇的统治

C. 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D.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六、多选题
详细信息
65. 难度:中等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美国与日本则提出了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的提案。结果美日提案被否决,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反映了当时

A. 日本与美国矛盾尖锐

B. 美国不能再肆意操纵联合国

C.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D. 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详细信息
66. 难度:困难

明朝万历年间,苏州地区农户“多以丝织为生”,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数千人,“计日受值”。这种现象说明当时苏州地区

A. 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B.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 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D. 官营手工业发达

 

详细信息
67. 难度:中等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A. 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 发动越南战争

C. 出兵朝鲜

D. 成立北约

 

详细信息
68. 难度:困难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出现的经济繁荣“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据此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

A. 推行福利制度

B. 经济社会动荡局面加重

C. 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详细信息
69. 难度:中等

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有

A. 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B. 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

C. 嫦娥喜送太空客,神女搬迁截大江

D. 包干责任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

 

详细信息
70. 难度:困难

毛泽东在谈到“一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小仁政”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生活没有影响

C.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

D. 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