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

A. 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 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 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D. 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    )

A. 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 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一位英国学者总结中国科举制时说:“能人为官,即使他们无法杜绝某些官员贪婪腐败而酿成的祸害,至少可以注意防止无知无法造成的不良后果……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地黜退那些无能之辈。”这位英国学者赞扬了科举制()

A. 提升了官员素质    B. 科举选官公平公正

C. 扩大了官吏来源    D. 有利于杜绝腐败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四、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光绪《鄞县志》载:宁波港“旧称渔盐粮食码头,及……百货咸备,银钱市值之高下,呼吸与苏、杭、上海相通,转运既灵,市易愈广,滨江列屋,大都皆廛肆矣”,原先渔盐粮食码头发展成“百货码头”。宁波港帆船港时代逐渐向轮船港时代转变。宁波港的转变最早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辛亥革命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这是民国时期地理书上关于某城市的介绍“在江陵城南八公里,一名沙头市。……依()条约开为商埠,遂成湖北中部货物总会之处,俗称小汉口。”材料中的条约应为()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 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六、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运动

A. 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    B. 成功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深刻改变了农村的传统习俗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写道:“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诞生

C. 国民革命

D. 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武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八、null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发生在这次“行军”过程中的活动是(  )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    C. 八七会议    D. 第五次反“围剿”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声明书的发表推动了

A. 日本无条件投降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的抵抗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日军

A. 攻陷上海

B. 实施细菌战

C. 屠城南京

D. 占领台儿庄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 展开战略反攻

B. 实施辽沈战役

C. 进行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民主建国会前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

A. 西方实行多党制,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B. 民族共同繁荣的任务

C. 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 各民族反侵略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十、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文件的发表,在当时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其主要意义在于

 

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写道:“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材料中“这些原则”指的是

A. “一边倒”原则    B. 四项基本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原则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

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

A. 布雷顿森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合国大会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 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了雅典

A. 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B.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D. 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公元468年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都是非法的。外人应该知道,如果他故意违反这一禁令而完成上述交易或占有该土地,那么缔结的契约是无效的,契约要被解除,且只返还其交付的价金。这体现罗马法承认(  )

A. 所有权的相对性    B. 财产权的绝对性

C. 公民权的平等性    D. 交易权的自主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十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那,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那。那下榕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主帝的政今,通过三公九抑,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燎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摘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有哪些“震撼世界”的重要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 1951年6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幅周恩来的照片(见图1),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并写道“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再次刊登了周恩来的照片(见图2),并在图片的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材料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周恩来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欢迎。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岳麓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图2中“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依据。

(3)材料三反映了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什么?周恩来和尼克松“历史性的握手”有哪些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初的何种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说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并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