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三省分权,相互制衡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A. 鞍前马后    B. 为虎作伥    C. 狐假虎威    D. 爱屋及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一规定对民主政治的实质意义是(  )

A. 增加公民的家庭收入    B. 吸引公民去观赏戏剧

C. 提高公民的参政水平    D. 增加公民参政的热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主张人人平等、自由

C. 罗马法主张消灭私有制

D. 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世纪上半叶英国漫画《砍倒腐朽老树》。图中老树象征衰败选区制度,主张改革的人士要求砍树,维护衰败选区制度的人士全力护树,结果引发了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选举改革。主张砍树的人士中最积极且最有实力的是(  )

A. 工业资产阶级    B. 工人阶级    C. 农民阶级    D. 新贵族和手工业者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右图是一幅有关当今美国政治体制的漫画。此漫画的寓意是(  )

A. 邦联政府是软弱无能政府    B. 权力制衡保障了民主自由

C. 分权导致了部门间的矛盾    D. 美国政体是个丑陋的怪物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75年宪法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

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保皇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由此来看1875年宪法(  )

A. 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直接产物    B. 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C. 是共和派在议会占绝对优势的结果    D. 表明保皇派对复辟已经丧失信心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太平天国建国后,在外交方面视天下为一家,以同拜上帝为兄弟;实行通商自由,允许外商自由出入贸易,严禁贩卖鸦片;拒绝承认和接受不平等条约;外国应向太平天国纳贡,天王是各国之主。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

A. 正确认识到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B. 主张世界各国一律平等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 确立了成熟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对材料中的这场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

A. 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B. 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

C.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 革命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出版               D.《四月提纲》的提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为民众争正义,军拚刀枪都不惧,精神冠古今!扫荡千古群魔毒。这首歌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  )

A. 爱国和牺牲精神    B.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C. 民主和科学精神    D. 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

A.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D.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A.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城市中心论    D. 议会斗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一个时期人们听到最多的话有两句:一句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句是人民翻身做主人。这一时期是(  )

A. 国民革命    B. 抗战胜利后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改革开放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

A.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台湾学者鲁凡之在《论中国一一神州巨变》中指出:先进而力量微弱的香港与落后而力量强大的大陆之间互相牵制,使一国两制得以实行。对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是(     )

A. 一国两制政策的影响    B. 香港人民的愿望

C. 香港经济的疲软    D. 大陆综合国力的增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下列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 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 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 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古今中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理顺与否与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

材料三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十二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材料一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地方制度?与材料二相比,两者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有何不同?

(2)比较材料三、四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子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己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2)材料一中的“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3)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