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莆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不包括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 “为政以德”

B. 有教无类

C. 无为而治

D. “仁”和“礼”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家注重品德修养,并把这种修养推广开来,提倡读书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读书人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理学精神的是

A. 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

B.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C.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0年2月12日,温家宝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中,与温家宝总理的谈话有共通性的是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  C. 君权神授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确立正统地位的

A. 唐太宗

B. 宋太祖

C. 汉武帝

D. 秦始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董仲舒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A. 君权神授;

B.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心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分别是

A. 韩愈、李翱

B. 程颢、程颐

C. 朱熹、陆九渊

D. 陆九渊、王阳明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这表明

A.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           B.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

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           D.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评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 “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D. “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流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反映出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挤是社会经济的主流

B. 中国的传统商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封建专制体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

D. 帝国时代商业资本可转化为产业资本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春秋晚期,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A. 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 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 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表明王阳明

A. 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

B. 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

C. 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

D. 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

A.天下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等级森严的秩序           D.以垄断神权巩固政权思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韩非认为商人乃邦之蠧也( 蠧,蛀虫),以下史料反映的思想与之不同的是(  )

A.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 “重租税以困辱之

D.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下列哪种精神

A. 中庸之道

B. 忠恕之道

C. 经世致用

D. 存天理,灭人欲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 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B. 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 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

D. 三教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诸葛亮的和关羽的,《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此类小说

A.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A. 政治思想的贡献

B. 伦理道德的贡献

C. 哲学思想的贡献

D. 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34年,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下列能佐证上述论断的是

A. 早期儒学

B. 老庄之学

C. 汉代儒学

D. 宋明理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下面属于该流派思想的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亡国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 封建王朝的更替

B. 国家危难与整个民族的沦亡

C. 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 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汉宣帝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影响汉朝形成该刑罚原则的主要因素是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总论》中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的方面都是如此。”这说明

A.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领先世界被广泛认可

B. 宋代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C.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D. 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是在两宋时期完成的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梦溪笔谈》中记载的这一科技发明是

A. 造纸术

B. 拓碑技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4)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以上三则材料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