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延安市大学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下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 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 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 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

C. 大一统

D. 法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 宋元明清的君主专制

C. 浅议焚书坑儒

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夏宫是指(    )

A. 英、法颐和园    B. 葡、西颐和园

C. 英、法圆明园    D. 俄、日紫禁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 民族独立和富强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扶清灭洋    D. 建立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革命”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二、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 维新变法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A.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

C. 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D.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是

A. 洛川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八七会议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以下两幅图片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场景,他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双十二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

A.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左右江根据地

C. 陕甘宁根据地

D.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新中国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是

A. 多党合作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 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

B. 综合国力的提高

C. 澳门回归祖国

D. 香港回归祖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一边倒”政策

B. 不结盟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多边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周恩来在评价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某项外交活动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这一外交活动是指

A. 1972年中日建交

B.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 1971年,基辛格访华

D.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 雅典

B. 斯巴达

C. 罗马共和国

D. 东罗马帝国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          B、         C、         D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表现是

A. 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斗争下颁布的

B. 法典给平民好处

C. 为成文法,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 法典中的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统而不治”

C. 掌控议会

D. 领导内阁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全境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只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美国1787年宪法中与此种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是.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民主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请根据下列内容推断出该宪法的名称

①它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神圣职责

②它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它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先后在哪两个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2)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的基本政策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当前严重阻碍和平统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认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华盛顿的担忧是什么?为了解决华盛顿所担忧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组织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外政治家对各自国家政治制度的构建有何共性?给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