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 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 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了1920~1936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情况(单位:%)。据表可知

年份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1920

7.37

92.63

1933

10.33

89.67

1936

13.37

86.63

 

 

A.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B. 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C. 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D. 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迅速恢复的国家机器比以往承担着更多任务,尤其是经济控制的职能。农民和工人阶级起来反对私有者,战争期问经济崩溃造成了城市和军队供给急需。还有一些党的干部不切实际地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动人前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赫鲁晓夫改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l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可以用来说明新经济政策

A. 完善了苏俄市场经济体制    B. 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

C. 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D. 助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A. 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 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 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D. 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 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C. 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 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不结盟”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A. 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 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

C. 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 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 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世纪有一种政治理论认为: 当代政治世界的分裂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科技革命不断发展的要求一致,也与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相符。与这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

A.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 西欧一体化进程

C.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 不结盟运动兴起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7913日至15日访问印度,同印度首相莫迪进行会谈,商讨强化日印防卫当局及海上保安当局的合作问题,应对其所谓的“珍珠链战略”。这表明日本

A. 开始修改对外政策    B. 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C. 军事势力飞速增强    D. 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5年,美国号召军事同盟援助乌克兰,英国对此予以响应,但欧盟内意见不一,德法公开反对给乌克兰援助武器,两囯领导人还前往俄罗斯与普京商谈乌克兰停火事宜。这反映出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B. 全球化时代各国关系紧密

C. 北约用军事取代直接出兵

D. 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欧洲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 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A. 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    B. 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

C. 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 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源自《沃勒斯坦全球霸权周期表》,反映了美国经济霸权的更迭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霸权的崛起

1897-1913/1920

霸权的胜利

1913/1920--1945

霸权的成熟

1945-1967

衰落的霸权

1967—(?)

 

 

A. 美国在霸权崛起阶段开启了工业化

B. 美国霸权的胜利归功于罗斯福新政

C. 世界经济体系化推动美国霸权成熟

D. 区域经济集团化促使美国霸权衰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5-1995年,世界贸易额平均增长率约5.5%,为世界同期生产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60年为12.2%,1989年则上升为18.2%。这一现象表明

A. 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呈下降态势

B. 政治格局变动影响贸易额

C. 信息技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昝通工人王徳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

A. 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

B. 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C.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

D. 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4是中国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

4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2001

总收入

152

216.2

547.3

990

2366

纯收入

133.6

191.3

397.6

686.3

1856.7

 

农业家庭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 基层民主不断加强扩大    D. 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A. 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B. 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

C. 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下表反映出

A. 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 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 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四、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

D. 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五、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

——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

材料二  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和四川成为丝绸主要产区。海外贸易进一步繁荣,据记栽,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50多国的海船常到华南采购丝绸。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而且海运比陆运省钱。宋朝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宁波)、秀州(嘉兴)、温州、江阴、密州(山东诸城)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征收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海港以扬州、泉州和广州最为繁荣,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直航路线也越来越远,从南印度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东非海岸。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后生丝内外销比例的变化

年代

内销

外销

1840年以前

86%

14%

1894年

48%

52%

 

晚清时期生丝出口销售渠道

注释:“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的图表,评述晚清时期的中外生丝贸易。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