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天津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末翻车即已发明,十一、二世纪时期才真正普遍推广使用,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经济的开发    B. 小农经济的局限

C. 技术推广缓慢    D. 专制政府职能缺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代德精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德清禅师主张

A. 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B. 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

C.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    D. 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 试图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 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 领导禁烟得到英王默许    D. 对英国的政治研究很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 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以来的社会化潮流也使新教各派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改革,把建立人道主义社会秩序作为教会的神圣职责。能够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A.马可·波罗介绍了东方文明           B.利玛窦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C.克伦威尔打败王党军队              D19世纪末,传教士在山东的活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指出: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19世纪以前亚洲曾一度是世界经济中心

B. 西方买三等厢座位的钱来自于早期殖民扩张

C. 否定了近代西方学者所持的欧洲文明优越论

D.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解释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这段论述出自

A. 《神圣家族》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 单位:%)。这里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指

A. 五四时期    B. 抗战时期    C. 过渡时期    D. 文革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7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共大使馆”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反映了

A.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B. 美国放弃“两个中国”言论

C. 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 “尼克松主义”的推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草拟合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1919年3月25日)说:“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合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国家统治。……”劳合·乔治“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国家统治”的真正原因是

A. 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法国独霸的局面

B. 不希望德国感到在合约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C. 担心德国最终会对胜利者进行严厉的报复

D. 担心德国在高压之下发生布尔什维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0-1929年,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 由占总人口2%的人拥有。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 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B. 供需矛盾逐步加深

C. 自由放任导致生产萧条    D. 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千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 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 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地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个人坦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 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 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恐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