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桂平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

A. 宗族势力的弱小    B. 庶民政治的建设

C. 官僚体制的探索    D. 等级秩序的破除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 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中叶以后,刺绣品相当流行,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南绣系统以画绣为主。画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传统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四色淡雅协调,晕色自然,以绘补绣,绘绣结合,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这种南北差异表明

A. 文人艺术影响领域广

B. 北方重本南方重末

C. 南北经济结构差异大

D. 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

A. 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

B. 资本积累的途径

C. 自由贸易观点终结

D. 殖民掠夺的野蛮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关税达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

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B. 受宗法制的影响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流传于中国北方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表格中所列的时间和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500年

地理大发现

1600年

早期殖民扩张

1800年

近代工厂出现;改良蒸汽机推广

1900年

发电机、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

1950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000年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A. 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B.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C. 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D. 展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二、null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有学者在评价古罗马法时曾指出:“罗马帝国的管理机制和文化融合能力,还有对于其他文化的接纳和包容能力,都给了帝国以生命力。”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B.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C. 从习惯法到自然法    D. 从自然法到万民法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A. 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 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 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 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由此可知

A. 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 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 王朝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 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和剃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发展为主旨,自拟题目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