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贵港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陶片放逐法”假定每个参与投票的公民均具有书写他想予以放逐的政客姓名的权利,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量的出土陶片显示出书写的拙劣、拼音的错误等等,这表明古雅典

A. 政局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B. 政客普遍失去民众信任

C. 直接民主难以维护公民权利

D. 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

A. 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B.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D. 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 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 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57年初,陈云在一次会议上说:“去年的经济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些缺点错误,表现在财政和信贷方面是支出过多。如果冒进了,会出现经济混乱;如果保守了,则会妨碍建设应有的速度。但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陈云讲话的主要意图是

A. 调整发展模式重视市场关系

B. 坚持稳定发展缩小建设规模

C. 反对保守落后注重发展效率

D. 调动各种因素强调高速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

A.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 仁义”“王道施政

C. 法、术、势结合统治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零和博弈”的游戏被逐渐放弃,相互妥协、互利共赢的国际格局则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 美国已无力主宰世界

B. 第三世界国家已兴起

C. 地缘政治冲突已削弱

D.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相同职能是

A. 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 探求汇率稳定防止汇率贬值

C. 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秩序

D. 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A. 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B. 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 与市场联系紧密

D. 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 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 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 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提到,罗斯福曾经猛烈攻击胡佛签署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中崎形的商关税。然而直到1940年,美国才与21个国家谈妥了关税减让,大约涉及美国出口额的60%,可见他并没有立即兑现承诺削减关税,而推行《农业调整法》来付钱给农民不让他们去种地。据此可知

A. 新政措施拖延了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税矛盾的缓解

B. 新政迟迟没有降低关税是为了补贴农民

C. 胡佛和罗斯福都赞成高关税政策

D. 罗斯福认为经济恢复后美国才有条件开放国内市场

 

二、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上林三官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

——摘编自夏日新《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