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

B.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 以民族大义为重

D. 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 小农经济日益壮大

B.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

C. 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D. 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 关锐收入在逐年增加

C. 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入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 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B. 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C. 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

D. 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5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皮科曾说: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舆上帝相似的东西。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禁欲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契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他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A. 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 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

C. 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

A. 科技的迅速发展

B. 人口素质的提高

C. 心灵的迷茫和痛苦

D. 经济的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 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 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C.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D. 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91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的数量仅有4个,1992年与中国建交的数量猛增至15个,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

A. 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B. 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C. 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这种力量预示着现代的到来。” “这种力量是指(  )

A. 新贵族阶层    B. “至上的议会

C. 信仰新教的国王    D. 辉格党和托利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这反映出

A. 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

B.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 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D. 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其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冶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际联盟对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家鼐,清咸丰状元,与翁同酥同为光绪帝师,是晚清著名教育家和京师大学堂的“首办人”。

材料一孙家鼐清醒地意识到“泰西各国……凌抗中朝,荤荤群才,取之宫中而皆备,非仅恃船坚炮利为也”、“非有人才,不能自立”。

孙家鼐在奏报官书局章程中,将农务、制造、测算之学置于律例、公法、商务的同等地位。在他看来,无论“中学”或“西学”都不是一门“学科”,它们是学问的门类,是学习和求知的方式。至于京师大学堂所要传授的“学问”,孙家鼐则分立10科,并不作中西学之分,其中有6门学科涉及科学和技术。这6门学科的内容均包括基础科目与应用技术。

材料二孙家鼐认为“开民智”“通下情”为第一要义的主张最要紧。他指出:自古以来,“圣帝明王,未有不通达下情,而可臻上理者也”,“国家积弊,惟在敷衍颟顸,事无大小,多以苟且塞责了之”,“贫弱之患犹小,壅蔽之患最深”。1895年,康有为创立强学会,议论时政,译书译报,孙家鼐“尝为代备馆舍,以供栖止,且列名北京强学会”。他认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杂引谶纬之书,影响附会”,向光绪上奏,“以为康有为书中,凡有关孔子改制称王等字样,宜明降谕旨,亟令删除,实于人心风俗,大有关系”。对于维新派的民权说,孙家鼐认为:“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的背景和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家鼐对维新变法的态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