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说明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 秦律严苛细密

D. 丞相大权独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规定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

A. 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秩序

C. 儒家学派的伦理纲常思想

D. 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大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 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 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 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

A. 西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

A.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

C.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

②当吋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③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

④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

A.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B.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

C.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D.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朝中央的正式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审判专属刑部,大理寺专管复核,两者都须接受都察院的监督。凡遇有重大或疑难案件,三个部门组成“三法司”,进行三司会审,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明朝

A. 司法权力由皇帝直接控制

B.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C. 司法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

D.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这表明当时

A. 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 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此中央官制对应的朝代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据此可知汉初

A. 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

B.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C. 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

D. 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 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 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 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B.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 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D. 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以下是对明朝内阁首辅一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内阁首辅的设置削弱了君主专制

B. 内阁首辅一直位居百官之首

C. 内阁首辅是中枢机构的决策者

D. 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尚书·多方》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中两个“民主”的意思

A. 主体相同,内涵一致

B. 主体不同,内涵相反

C. 主体相同,内涵相反

D. 主体不同,内涵一致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妇女

B. 外邦人

C. 全体公民

D. 奴隶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A. 对公民参与内争进行惩罚

B. 鼓励公民参与反贵族的斗争

C. 雅典城邦事务公民不得置身事外

D. 培养雅典公民尚武好斗的品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 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B. 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C. 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D. 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表为雅典历史上某次重要改革所涉及的部分内容。据此,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应该是

取消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

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里克利

D. 苏格拉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柏拉图说:“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意在强调

A. 法律约束了自由

B. 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

C. 雅典人崇尚自由

D.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这表明

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 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

C. 罗马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D. 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法律”是指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权利法案》

D. 《万民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方式一直以撤离和暴动为主,很少有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这样的局面到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平民通过第三次撤离运动,迫使贵族制定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 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B. 维护了平民的公民权

C. 体现了贵族与平民的妥协

D. 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由于英国议会在1688年之后获得了立法、征税和支出权,因而它的权力比欧洲任何国家的议会、等级会议或国会都要大。下列不能直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 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B. 议会掌握法官决定权

C. 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D. 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 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

D. 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反映了秦代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简述该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图2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指出图4中机构设立的影响。

(3)与图2相比,图3所示是统治阶级内部哪一矛盾激化的反映?并说明这一矛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演变的趋势。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民主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的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