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礼乐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权威

B. 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 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 根除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A. 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 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

C.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 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 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 短任期制避免官僚势力的膨胀

C.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 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的管理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实现由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的转折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家普遍接受    D. 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表明:

A. 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 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 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 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 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 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对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 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 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 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 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图是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统计图。该图反映了

A. 清朝统治时的不平等条约数量呈不断上升态势

B. 民国成立初期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C.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

D. 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B. 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C.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 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盲目排外

C. 独立自主    D. 委曲求全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

A.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这说明孙中山

A. 已发现革命失利的根源    B. 尚未看到革命失败根源

C. 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    D. 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一论述表明

A. 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和革命性    B. 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 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成熟    D. 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反映

A. 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现代化道路

D. 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B. 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

C. 已将民族利益让位于阶级利益    D. 根据国内外局势调整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B. 提高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威望

C. 是一场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A.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课;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革命,两者均属共和革命性质,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这一观点

A. 建立了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

B. 指出了中俄革命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C. 客观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D. 准确评价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在这幅摄于20世纪日军占领区的照片里,一名日本军官正手把手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强化小学日语教育的目的是

A. 帮助中国扫除文盲

B. 为中国培养翻译人才

C. 向中国儿童灌输奴化思想

D. 便于和中国人进行语言交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A. 日记内容的丰富

B.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三国建立政体的标志性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美国怎样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