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考秦之制,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这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B.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C.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        D.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839年,林则徐邀请美国医生伯驾为他翻译了瑞士法学家所著《国际法》中有关各国禁止违禁品和宣战之权利的三个章节。林则徐此举意在

A.积极对英作战                     B.加强对各国通商贸易

C.寻求禁烟的正义性                 D.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民国时期有一首歌曲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这首歌是赞颂(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抗日战争胜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依据所学判断,表现在

A.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B. 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C. 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D.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抗战期间美国记者贝尔登访问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曾感慨地说:“当你把一种力量看作是亲爹娘时,你便承认这种力量是生活中的唯一权威。你就要使自己的希望、行动和思想都符合于这种自称代表人民意志的力量所指定的道德准则。”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A. 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B. 中共赢取人民支持的原因

C. 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D. 道德准则是凝聚民心之本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 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这一说法是针对

A. 亚非会议的召开

B. 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进行多次会谈,1992年双方达成的共识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交流

C. 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 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A.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 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 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冷战时期,很多批评家指责北约和华约这样的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带来了核对抗。冷战结束后,批评家们又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能力。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后

A. 恐怖主义猖獗

B. 世界缺乏抗衡美国霸权的力量

C. 地区冲突不断

D.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材料二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