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普罗泰戈拉认为,法律和道德规范不是自然产生的或由神的意志产生的,而是人为的产物,是人们约定下来的。据此可知普罗泰戈拉

A. 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B. 认为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C. 夸大了认识的主观感觉

D. 说明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这反映出

A. 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

B. 唐代雕版印刷仅限于印刷诗集

C. 唐代城市已彻底突破坊市界限

D. 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

 

二、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A. 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 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 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 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 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    B. 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D.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 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 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 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 服务社会主义

B. 照搬苏联经验

C. 强调意识形态

D. 脱离生产实际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与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人间喜剧》

D. 《百年孤独》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早期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可见,这一画派强调

A. 景色的虚幻特征

B. 个体感受的表达

C. 景物的瞬间真实

D. 景物的细节描绘

 

四、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默片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导致默片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 大众审美的倾向

B. 话剧风格的影响

C. 电影技术的限制

D. 表演技能的突破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 激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伏尔泰指出:“自然法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这最自然不过;然而从各种实际出发,现实又是荒诞不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个人享有自由的能力或权力不同,进而使得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这表明伏尔泰

A. 违背了理性主义精神

B. 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

C. 不反对封建特权等级

D. 认为自由是不平等的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意体育的练习;重视广泛的智力教育;在教学方面注意教学的吸引力,估计到学生的兴趣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倡美育等。

——(法国)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

材料二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拉伯雷的教育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措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遂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严复《候官严先生年谱》

材料二  章太炎说:“公理之末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传》

材料三  1930年,毛泽东说: 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如果认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

(2)阅谈材料二,概括章太炎的政治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言论反映的社会状况及主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