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689年3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

A. 保障国王的军事权

B. 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C. 确保王室财政独立

D. 依法监管王室财政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A. 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

B.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D. 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随着中期选举不断升温,2014年11月20日奥巴马宣布通过总统行政令调整移民政策之后,不出意料地迎来共和党人集体炮轰,21日美国众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称政府在落实奥巴马医改法案过程中行使了“超出宪法赋予的权力”。材料能够说明的美国政治的原则是

A. 人民主权

B. 分权制衡

C. 联邦至上

D. 政党政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了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

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体现民主

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A. 专制统治强化

B. 政治民主化滞后

C. 军国主义盛行

D. 没有代议制特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78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D.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C. 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D.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

B.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

D. 宰相掌握了一切大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 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A.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 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858年钦差大臣桂良签订《天津条约》时奏报咸丰帝:“此时英、佛(法国) 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这表明了清政府

A. 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 仍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C. 还没有接受近代外交观念    D. 主张处理好和西方的关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赔款太少

B.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 清政府不听话

D. 外国商品销量有限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

1841年1月5日

贵州

1000

广东

1842年3月24日

甘肃

1000

浙江

1842年6月1日

山西

1000

江苏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 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表为1852年广州与上海几种主要英国商品进口数量比较,你认为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商品种类(单位)

广州

上海

广州比上海

羽毛纱(万匹)

2.25

9.99

-7.74

粗咔叽(万匹)

12.31

17.85

-5.54

呢绒(万匹)

4.75

9.13

-4.38

印花布(万匹)

38.24

61.48

-23.24

平织布(万匹)

380.07

748.61

-368.54

铁器(万担)

1.23

11.79

-10.56

 

 

A.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外纪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 遭到了列强的镇压

B.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 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 日本蓄谋已久

B. 中国失败原因

C. 日本军力强大

D. 中国政府腐畋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东战纪本末》描述了某次战役情形,“乃各铁舰避于威海卫,间或徉遣偏师开出口外……而且舰既入口,即飞电天津督院云,某某船巡逻至某处,并无倭船踪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政府不给对方开战口实

B. 这次战役出现于黄海海战之后

C. 中国遭到多国的共同侵略

D. 这次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A. 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B. 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 倡导“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 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21年梁启超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弹劾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 梁启超不赞成手段激进的民主革命

B. 赞赏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辛亥革命的成果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

3

3

1

1

1

1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 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反映了

A. 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

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

A. 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C. 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

D.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39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其中写道:“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指

A.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参加革命斗争

D.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 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C.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列阶级或阶层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A.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B. 新兴工业无产阶级

C. 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D. 封建贵族地主阶层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 选举是民主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制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关键措施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

A. 脱离法国国情

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C. 不能维持长久

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容克贵族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伟业,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里的“伟业”主要是

A. 制定民主宪法

B. 赋予人民选举权

C. 实现德国统一

D. 镇压了工人运动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二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现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法、美、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根据材料自行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