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时期,后世的中国文明,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如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等级

乐队

乐舞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C.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B. 专制王权强大

C.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 集体观念浓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政权借助族权    B. 封建等级森严    C. 中央集权确立    D. 社会分工明确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诸侯称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这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B.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汉时丞相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 专制君权不断加强

C. 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 科举制下选才之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 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用分割相权的手段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①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设置三司

③明朝设置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下面对于“推恩令”的正确的说法是( 

A.废除封国制度

B.将封国改为郡县

C.将诸侯王与郡守平列

D.增加封国数量、削弱封国实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据图并联系秦朝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首创皇帝制度

②秦朝实行左右丞相制度,且以右为尊

③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④秦朝使用小篆作为通行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

A. 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

B. 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C. 违背封建道德规范

D. 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 唐前期的三省分权

C. 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 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C. 参与国事决策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 西周

B. 秦朝

C. 宋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A. 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 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 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 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B. 君主与内阁拥有同等决策权

C.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这说明雅典

A.忽视公民的道德建设   B.城邦危机逐渐加深

C.集体决策具有盲目性   D.公民执政能力较低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雅典的民主政体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C. 使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D. 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成文法诞生。其主要标志是罗马共和国制定了

A. 《十二铜表法》

B. 《万民法》

C. 《民法大全》

D. 《权利法案》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历史教材评论某次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次改革

A. 开始实行陶片放逐法

B. 推选伯利克里为首席将军

C. 由执政官梭伦来推行

D. 将雅典民主推向“黄金时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梭伦执政时期

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 西塞罗生活时期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材料表明罗马法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

C. 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

D. 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庶民承担诸种负担,亦应共享凯旋之欢乐,此神之天条也。朕之制也,欲显罗马人民之伟大。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授予全体罗马人公民权

B. 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C. 增强罗马人国家认同感

D. 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制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四:(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五:(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材料五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两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吏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请写出材料二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

(3)结合材料二两图以及材料一,如何理解这句话: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4)依据材料三,苏格拉底所评论的是雅典怎么样的民主形式?他的态度如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