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55岁才参与鲁政,但不到三月便离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得到诸侯国当权者的热情接待和客气咨询。这表明当时

A. 鲁国文明开发落后

B. 仁政理念广受推崇

C. 鲁国漠视礼仪教化

D. 周礼制度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繁露》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    )

A.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 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 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 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李贽指出:“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材料反映李贽

A. 主张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 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D.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春秋时,晋国史官蔡墨提出了“物生有两”的命题。他用鲁国季氏与鲁君的关系说明二者在斗争中互相转化的道理:一个是“世修其勤”,得到民众的拥护;另一个是“世从其失”,被民众抛弃。蔡墨还引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诗句,得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的重要政治结论。这一思想

A. 歌颂了奴隶主阶级的亲民勤民

B. 意在劝慰国君要有“民本君末”的意识

C. 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提供了哲学依据

D. 说明只要得到民众拥护就能成为国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曾出过这样一道题:他,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江苏昆山县亭林镇人,反对君主专制,学风朴实,主张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此人是

A. 王阳明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 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 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 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唐诗自由奔放,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而宋代这种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在于

A. 唐代文化政策开放包容

B. 宋代城市繁荣,涌现市民阶层

C.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理灭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曾用八个字高度评价明末清初一思想家:尊生,明有,主动,率性。“生”即活泼的文化历史生命,“有”即丰富多样的社会全体大用,“动”即变化运动创造生化的人类历史本相,“性”即刚健有力、日生日成、新新不已的人类生命才情。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 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A. 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 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 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 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梦溪笔谈》 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 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 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

C. 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

D. 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鲁迅书评:“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此书应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 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 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 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 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总论》中写道:“每当人民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横线处应填入的正确朝代是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A. “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 “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 “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D. “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

A. “圆弧,富有奇趣

B.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A. 文人画

B. 元杂剧

C. 京剧

D. 小说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当时只有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的职业理论认为,我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侍奉上帝,事关灵魂的救赎,必须全力做好。信仰与工作结合,形成一种工作崇拜。这一理论(   )

A.加快德意志统一步伐

B.有利于德国近代工业崛起

C.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D.动摇了神学世界观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曾感慨地说:如每个人都是自己智慧的尺度,我们相对的无知又在哪里?如普罗塔哥拉的《真理》确实是在宣布真理,而不是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详细考察,那么哲学对话的整个事业只不过是在冗长而又可怕地展示愚蠢。这表明

A. 苏格拉底强调以人的感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B.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发现自我的本质改善灵魂

C. 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D. 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柏拉图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 自然法的理念

B. 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 法律保护公民的利益

D. 公民享受不受惩罚的权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历史上的某个国家,许多青年人离开自己的爱人和家庭,教士放弃了祈祷书,纷纷挤进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的课堂,学习古代的语言和文化。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我去!我去把死人唤醒!”这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B. 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

D.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启蒙运动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宗教改革运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学者查理·G·诺特在论述某事时说道:各地发生的变化使人们对最近历史的遗产感到厌恶,有意识的接受理想化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作为改革文学、教育的样板以及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近历史的遗产主要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此意识的实质是指理性精神

C.此事件的本质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和古罗马法制  

D.此事件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 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B. 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 不利于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D. 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此话反映出他

A. 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B. 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

C. 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

D. 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导致下列左图向下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异端”思想对罗马教廷的有力挑战

C. 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D. 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科学研究领域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7世纪,天主教士纷纷来华传播宗教。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开辟便利了东西方的联系

②天主教会受宗教改革打击后向外发展

③当时的天主教在欧洲没有立足之地

④中国统治者积极引进宗教以麻痹百姓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牟复礼在《中属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他这样说是因为(  )

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 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其“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③倡导言论自由

④主张民主共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材料一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其中对一些中国原有的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电: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